“少年已自得聲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年已自得聲名”全詩
圣世由來升俊造,少年已自得聲名。
六經正可三冬足,萬里聊堪一日行。
更約彌敦同姓樂,能來觸詠暢幽情。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用評字韻和答府教授十二弟》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評字韻和答府教授十二弟》是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詩飄舉似鴻驚,
書入揚州子弟評。
圣世由來升俊造,
少年已自得聲名。
六經正可三冬足,
萬里聊堪一日行。
更約彌敦同姓樂,
能來觸詠暢幽情。
詩意:
這首詩詞是晁補之回答府教授十二位弟兄的評詩而寫的。詩人稱贊了這些弟兄們的詩作,形容他們的詩章如同飄舉的大雁一般令人驚嘆。他們的作品被廣泛傳播并在揚州的年輕人中評判。晁補之認為,在圣明的時代,升遷和名聲是由于才干所造成的,這些年輕人已經成功地獲得了聲名。他們對經書的學習已經足夠,行走萬里也能輕松應對。他們更以同姓的樂趣相約,共同欣賞和創作詩歌,以表達內心的深情。
賞析:
這首詩詞旨在稱贊府教授十二位弟兄們的優秀詩作,并表達對他們的贊嘆之情。詩人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將他們的詩章比作飛翔的大雁,強調其令人驚艷的飄逸之美。他們的詩作在揚州子弟中廣為流傳,顯示了他們在文學上的影響力。詩人進一步指出,在圣明的時代,人們的升遷和名聲是基于才干而非背景,這些年輕人已經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聲名。他們對經書的學習已經充分,行走千里也能游刃有余。最后,詩人強調了他們以同姓的樂趣相聚,共同欣賞和創作詩歌的情景,表達了對他們文學才情和深情內涵的贊賞。
這首詩詞結構簡潔明快,意境清新,表達了對才華出眾的年輕人的贊美和鼓勵。通過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表達,詩人成功地傳達了對才子們的敬意和喜愛。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才情橫溢的年輕一代的贊美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
“少年已自得聲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píng zì yùn hé dá fǔ jiào shòu shí èr dì
用評字韻和答府教授十二弟
jūn shī piāo jǔ shì hóng jīng, shū rù yáng zhōu zǐ dì píng.
君詩飄舉似鴻驚,書入揚州子弟評。
shèng shì yóu lái shēng jùn zào, shào nián yǐ zì dé shēng míng.
圣世由來升俊造,少年已自得聲名。
liù jīng zhèng kě sān dōng zú, wàn lǐ liáo kān yī rì xíng.
六經正可三冬足,萬里聊堪一日行。
gèng yuē mí dūn tóng xìng lè, néng lái chù yǒng chàng yōu qíng.
更約彌敦同姓樂,能來觸詠暢幽情。
“少年已自得聲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