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慚關吏辱陳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慚關吏辱陳余”全詩
太學虀鹽聊樂只,故園桃李且歸歟。
上書北闕三年困,種豆南山一半蕪。
忍志動心天相我,莫慚關吏辱陳余。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出都呈十五叔父》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都呈十五叔父》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凌兢瘦馬不堪驅,
塞眼紅塵暗九衢。
太學虀鹽聊樂只,
故園桃李且歸歟。
上書北闕三年困,
種豆南山一半蕪。
忍志動心天相我,
莫慚關吏辱陳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晁補之離開都城返回故鄉的情景。詩中通過凌厲奔馬難以前行、眼前紛擾的紅塵世界,以及對太學和鹽職的厭倦和不滿,表達了作者對歸鄉的渴望和追求簡單寧靜生活的心愿。在北闕上書三年的辛勞中,又體驗到了種豆南山的艱苦和辛苦的勞作,但他仍然堅守初心,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決心不辱使命。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不愿因受到官吏的侮辱而感到羞愧,樹立了自己的堅強意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對歸鄉的渴望。通過對馬匹瘦弱和紅塵世界的描繪,詩中展現了作者對繁雜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向往。太學和鹽職是宋代時期的官僚制度,詩中作者對這些官僚職務的厭惡也反映了他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同時,詩中以北闕三年困和種豆南山一半蕪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不畏懼官吏的羞辱,展示了作者的堅毅和正直。
該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明確的意境,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清貧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權勢和世俗欲望的厭棄。它以自身的感受和經歷,展示了作者堅守初心、不為外界所動的品質,體現了中國古代士人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內涵。
“莫慚關吏辱陳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ōu chéng shí wǔ shū fù
出都呈十五叔父
líng jīng shòu mǎ bù kān qū, sāi yǎn hóng chén àn jiǔ qú.
凌兢瘦馬不堪驅,塞眼紅塵暗九衢。
tài xué jī yán liáo lè zhǐ, gù yuán táo lǐ qiě guī yú.
太學虀鹽聊樂只,故園桃李且歸歟。
shàng shū běi quē sān nián kùn, zhǒng dòu nán shān yī bàn wú.
上書北闕三年困,種豆南山一半蕪。
rěn zhì dòng xīn tiān xiàng wǒ, mò cán guān lì rǔ chén yú.
忍志動心天相我,莫慚關吏辱陳余。
“莫慚關吏辱陳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