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惟我最初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憐惟我最初程”全詩
應作是觀寧有相,實無得度即非情。
日常居士行時午,月在生公講處明。
能識微言只夫子,可憐惟我最初程。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像前捻香》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像前捻香》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的像前,我捻起香熏。
蕭然方丈莊重地完成了他的壽杖,忘卻了塵世的煩憂。
這里應該有一個觀察者,但實際上并沒有得到觀察的機會,因此并非真正的情感。
日常中,我作為一個居士,行走在午時,月亮照耀著生公講堂。
只有夫子(指孔子)能理解我微小的言辭,可憐我最初的修行。
詩意:
這首詩以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的像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詩人在寂靜的環境中,捻起香熏,向長老致敬,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忘卻塵世的紛擾,保持清靜的心境。詩人認為,雖然應該有人來觀察這一切,但實際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觀察和理解,這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境界的過程中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奈。然而,詩人仍然堅守著居士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同時又懷念孔子,認為只有孔子能真正理解他微小的言辭。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修行道路上的困惑和尋求,以及對古賢智慧的向往和敬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思考,情感真摯而深沉。詩人通過描繪寂靜清凈的場景,以及對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和孔子的贊頌,展現了對修行和智慧的追求。詩中的意象簡單而質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純凈和寧靜境界的向往。詩人的孤獨感和對觀察者的期待,表達了修行者在追求境界的過程中的內心掙扎和矛盾。整首詩以詩人的個人感受和情感為中心,展示了對修行道路和智慧追求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可憐惟我最初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ū zhù chéng yì tiān bō yuán cháng lǎo xiàng qián niǎn xiāng
次韻蘇注承議天缽元長老像前捻香
xiāo rán fāng zhàng bìng yí chéng, suō lì wàng lái yī jìng qīng.
蕭然方丈病儀成,蓑笠忘來一境清。
yīng zuò shì guān níng yǒu xiāng, shí wú de dù jí fēi qíng.
應作是觀寧有相,實無得度即非情。
rì cháng jū shì xíng shí wǔ, yuè zài shēng gōng jiǎng chù míng.
日常居士行時午,月在生公講處明。
néng shí wēi yán zhǐ fū zǐ, kě lián wéi wǒ zuì chū chéng.
能識微言只夫子,可憐惟我最初程。
“可憐惟我最初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