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山顏見縣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口山顏見縣門”全詩
一世定無紆轡處,故應來此著琴尊。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江心望彭澤作》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心望彭澤作》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青山缺處大江奔,
江口山顏見縣門。
一世定無紆轡處,
故應來此著琴尊。
這首詩詞描繪了晁補之站在江心,遙望彭澤山水景色的場景。下面是對該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前兩句“青山缺處大江奔,江口山顏見縣門”表達了作者站在江心,眺望彭澤的山水景色。詩中的“青山缺處”指的是山脈中間的缺口,大江奔流而過。江口的山脈連綿起伏,山顏(山脈的容貌)就在縣城的門口可見。這些描寫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壯美和宏偉,給人以廣闊和開放的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一世定無紆轡處,故應來此著琴尊”則表達了詩人在這片美景之中感受到的寧靜和安寧。詩中的“一世定無紆轡處”意味著在這個地方,詩人能夠擺脫塵世的紛擾,沒有任何束縛和煩惱。因此,他應該來到這里,享受琴音的陶冶和自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和超脫塵世的心境。江山壯麗的景色以及自然的寧靜給了詩人一種安撫和放松的感受,使他能夠舒展心靈,擺脫塵世的束縛。通過彈琴,詩人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達到心靈的寧靜。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江山壯麗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寧靜,展示了晁補之對自然和藝術的熱愛,同時也傳達了他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脫的情感。
“江口山顏見縣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xīn wàng péng zé zuò
江心望彭澤作
qīng shān quē chù dà jiāng bēn, jiāng kǒu shān yán jiàn xiàn mén.
青山缺處大江奔,江口山顏見縣門。
yī shì dìng wú yū pèi chù, gù yīng lái cǐ zhe qín zūn.
一世定無紆轡處,故應來此著琴尊。
“江口山顏見縣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