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弄白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窗弄白日”全詩
周欄十二折,飛鸞結丹楹。
上有弦歌女,充耳以黃瑛。
當窗弄白日,顏若苕之榮。
陽阿奮哀響,梁欐有遺聲。
不惜厲清商,零霜飛園英。
誰為聽之者,皎皎自知明。
幸承遺褋眷,同車以遐征。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擬古六首上鮮于大夫子駿其一西北有高樓》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古六首上鮮于大夫子駿其一西北有高樓》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北有高樓,
縹緲齊紫清。
周欄十二折,
飛鸞結丹楹。
上有弦歌女,
充耳以黃瑛。
當窗弄白日,
顏若苕之榮。
陽阿奮哀響,
梁欐有遺聲。
不惜厲清商,
零霜飛園英。
誰為聽之者,
皎皎自知明。
幸承遺褋眷,
同車以遐征。
詩詞中文譯文:
在西北方有座高樓,
朦朧中散發紫色的清光。
樓欄折成十二個彎曲,
飛鸞停駐在紅色的門楣上。
樓上有一位彈琴唱歌的女子,
她的聲音充滿了美麗的音律。
她站在窗前,彈奏著白日的光輝,
她的容顏像苕葉一般榮耀。
陽光照耀下,她的歌聲響起,
梁上的木楣余音裊裊。
她不吝惜使用高亢的音律,
像零霜飄舞的園中英才。
誰來欣賞她的歌聲,
明亮的自知者自然明了。
幸運地承受她的疼愛,
與她共乘車馬遙遠旅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西北高樓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優美神秘的景象。高樓紫色的清光似乎與天空相融合,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樓欄曲折多變,形成了獨特的美感,而飛鸞停駐在門楣上更增添了神奇的氛圍。
詩人描述了樓上的一位弦歌女子,她用她美妙的歌聲和琴音充耳不已,仿佛引人進入了一個幻境。她站在窗前,彈奏著白日的光輝,她的容顏美麗燦爛,如同苕葉一樣的光彩。這里的白日可以理解為白天的光芒,也可以引申為美好的事物。
詩中的陽阿和梁欐是指樂器的名稱,陽阿是一種弦樂器,梁欐是一種木制樂器。詩人用這些音樂元素來形容女子的歌聲,表達了她歌聲的高亢和余音的悠長。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愿,他希望能有幸欣賞到這位女子的歌聲,因為只有真正明亮的人才能欣賞到她的音樂之美。同時,詩人也希望能與這位女子共同踏上遙遠的旅程,共享美好的時光。
整首詩意境清新,描繪了一幅神秘而美麗的畫面。通過音樂和色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心靈愉悅的體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音樂元素,使整首詩詞充滿了美感和韻律感。同時,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心靈愉悅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種對人生的向往和追求。這首詩詞展現了晁補之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表達能力,是一首具有藝術美感的宋代詩作。
“當窗弄白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gǔ liù shǒu shàng xiān yú dài fū zi jùn qí yī xī běi yǒu gāo lóu
擬古六首上鮮于大夫子駿其一西北有高樓
xī běi yǒu gāo lóu, piāo miǎo qí zǐ qīng.
西北有高樓,縹緲齊紫清。
zhōu lán shí èr zhé, fēi luán jié dān yíng.
周欄十二折,飛鸞結丹楹。
shàng yǒu xián gē nǚ, chōng ěr yǐ huáng yīng.
上有弦歌女,充耳以黃瑛。
dāng chuāng nòng bái rì, yán ruò sháo zhī róng.
當窗弄白日,顏若苕之榮。
yáng ā fèn āi xiǎng, liáng lì yǒu yí shēng.
陽阿奮哀響,梁欐有遺聲。
bù xī lì qīng shāng, líng shuāng fēi yuán yīng.
不惜厲清商,零霜飛園英。
shuí wèi tīng zhī zhě, jiǎo jiǎo zì zhī míng.
誰為聽之者,皎皎自知明。
xìng chéng yí dié juàn, tóng chē yǐ xiá zhēng.
幸承遺褋眷,同車以遐征。
“當窗弄白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