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蓋盡要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冠蓋盡要津”全詩
贈子意不淺,東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綬光四鄰。
此豈經世懷,但慰垂白親。
錢塘我舊游,頗復識其人。
不應山水改,但恐猿鳥新。
章臺走馬客,冠蓋盡要津。
竊祿我自慚,便面聊障塵。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濱。
時平自行樂,不為千里蒪。
歸來麒麟上,獻納當及辰。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贈子意不淺,東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綬光四鄰。
此豈經世懷,但慰垂白親。
錢塘我舊游,頗復識其人。
不應山水改,但恐猿鳥新。
章臺走馬客,冠蓋盡要津。
竊祿我自慚,便面聊障塵。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濱。
時平自行樂,不為千里蒪。
歸來麒麟上,獻納當及辰。
詩意:
這首詩是晁補之送別梅校理子明通,后者被任命為杭州的守臣。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子明通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人以金明池上的柳樹為象征,將一枝嫩綠的柳枝贈予子明通,寄托了深切的心意。詩人認為子明通的前程光明,他的才華將在杭州大放異彩,成為受人尊敬的半地方官。詩人并非期望子明通身居高位,而是希望他能夠以此來慰藉晁補之的年邁父親。詩人回憶起過去在錢塘游玩的經歷,思念過去的友人,同時也擔心山水之間的變遷會使得舊日的情誼逐漸疏遠。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慚愧之情,希望能夠摒除塵世的紛擾,與子明通一同乘舟,在西湖畔共飲美酒。他認為時世平和安樂,不必追求名利,只求踏實快樂地生活。歸來之時,他將向皇帝獻上珍貴的貢品,以示對國家的忠誠。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送別和祝福之情。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如金明池上的柳樹,將其與友人子明通的前程相聯系,寄托了深情厚意。詩人對友人的評價既有對其才華的贊許,也有對其未來的期望。詩人通過回憶過去的游玩經歷,表達了對友人和友情的懷念之情。最后,詩人以自嘲的語氣表達了對自己功名未就的遺憾之情,同時借助西湖的景色,表達了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對友情的重視。
“冠蓋盡要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éi xiào lǐ zǐ míng tōng shǒu háng zhōu
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
jīn míng chí shàng liǔ, rén zhé yī zhī chūn.
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zèng zi yì bù qiǎn, dōng yóu yún wài shēn.
贈子意不淺,東游云外身。
rén shēng bàn cì shǐ, zhū shòu guāng sì lín.
人生半刺史,朱綬光四鄰。
cǐ qǐ jīng shì huái, dàn wèi chuí bái qīn.
此豈經世懷,但慰垂白親。
qián táng wǒ jiù yóu, pō fù shí qí rén.
錢塘我舊游,頗復識其人。
bù yīng shān shuǐ gǎi, dàn kǒng yuán niǎo xīn.
不應山水改,但恐猿鳥新。
zhāng tái zǒu mǎ kè, guān gài jǐn yào jīn.
章臺走馬客,冠蓋盡要津。
qiè lù wǒ zì cán, biàn miàn liáo zhàng chén.
竊祿我自慚,便面聊障塵。
yì sī yī zhōu qù, gòng zuì xī hú bīn.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濱。
shí píng zì xíng lè, bù wéi qiān lǐ pò.
時平自行樂,不為千里蒪。
guī lái qí lín shàng, xiàn nà dāng jí chén.
歸來麒麟上,獻納當及辰。
“冠蓋盡要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