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絕江南雪里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絕江南雪里時”全詩
嚄唶何須旁檐喜,毰毸相對兩寒枝。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題周廉彥所收李甲畫三首一鵲》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周廉彥所收李甲畫三首一鵲》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只鵲停在林間花叢,優雅地與飛過的黃鶯交替。在江南積雪的時刻,我感到憂愁無法言喻。鵲兒啊,你為什么高興地停在屋檐旁?毛茸茸的身子相對著兩條寒冷的枝條。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一只鵲在花叢中的情景為基礎,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感受。詩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在江南雪中感到的憂愁和孤寂。鵲兒停在屋檐旁,與兩條寒冷的枝條形成對比,凸顯了冷暖兩個極端的對比。
賞析:
1. 描繪自然景物:詩中通過描繪鵲、花、黃鶯和江南積雪等自然景物,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觀察。這些景物的描繪使詩詞充滿了生動感和畫面感。
2. 表達情感:詩人通過鵲停在花叢中與黃鶯的交替,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寂和憂愁。江南的雪景作為背景,增加了詩人情感的凄涼和寂寞感。
3. 冷暖對比:詩中提到鵲停在屋檐旁,與兩條寒冷的枝條相對。這種冷暖對比的描繪,既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情感,也在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憂愁。同時,通過冷暖對比的手法,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和表現力。
“愁絕江南雪里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ōu lián yàn suǒ shōu lǐ jiǎ huà sān shǒu yī què
題周廉彥所收李甲畫三首一鵲
què shàng lín huā tuǒ zhú yīng fēi, chóu jué jiāng nán xuě lǐ shí.
鵲上林花妥逐鶯飛,愁絕江南雪里時。
huō zé hé xū páng yán xǐ, péi sāi xiāng duì liǎng hán zhī.
嚄唶何須旁檐喜,毰毸相對兩寒枝。
“愁絕江南雪里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