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醒醒誰得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寂寂醒醒誰得知”全詩
不緣饒舌豐干道,拾得山間底小兒。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彥魯字號卷余擢為開封第三用彥魯韻》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題為《彥魯字號卷余擢為開封第三用彥魯韻》。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寂寂醒醒誰得知,
萬重故紙壓須彌。
不緣饒舌豐干道,
拾得山間底小兒。
詩意:
這首詩以寂靜和清醒的心境描繪了詩人的情感。詩人感嘆自己的心境與世人的疏離感,他的內心世界仿佛在無人知曉的狀態中存在。他用"萬重故紙壓須彌"的比喻形容自己被過往的經歷和文化的沉重壓迫,使得他的心靈感到壓抑。然而,詩人并不是因為他的才華和能力而受人賞識,而是像一個山間的小孩一樣,只是偶然地被發現和珍視。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自己才華的低調態度和對社會的無奈之情。他感到自己的才華被漠視,被過往的故紙所壓迫,使他的聲音無法傳達出去。詩中的寂靜和清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沉思。他用"萬重故紙"一詞形象地描繪了傳統文化的龐大和壓迫感,這也可以被解讀為對權威和規范的反思。然而,詩人并不因此而絕望,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創作,并寄托了希望,認為自己的作品終將被發現和賞識,就像山間的小兒一樣被拾起。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給人以深思的余地。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境遇的描繪,抒發了晁補之對社會現實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慨。它既展現了個體的無力感,又透露出對未來希望的堅持,并通過寓言的手法賦予了詩詞深刻的意境。
“寂寂醒醒誰得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lǔ zì hào juǎn yú zhuó wèi kāi fēng dì sān yòng yàn lǔ yùn
彥魯字號卷余擢為開封第三用彥魯韻
jì jì xǐng xǐng shuí dé zhī, wàn zhòng gù zhǐ yā xū mí.
寂寂醒醒誰得知,萬重故紙壓須彌。
bù yuán ráo shé fēng gàn dào, shí dé shān jiān dǐ xiǎo ér.
不緣饒舌豐干道,拾得山間底小兒。
“寂寂醒醒誰得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