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東望為君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順流東望為君慚”全詩
秋水故應旋面目,順流東望為君慚。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魚溝遇大水》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魚溝遇大水》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沙行水宿幾江南,
石斗龍求久已諳。
秋水故應旋面目,
順流東望為君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魚溝遇到大水的情景。作者沿著沙灘行走,夜晚住宿在水邊,已經多次經歷了石斗龍(一種魚)的捕撈。秋水洶涌,它的面目變幻不定,正是它的特點。作者隨著水流向東望去,感到自己的才華和作品相形見絀,心生慚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魚溝遇到大水時的心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作者的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的自省和自嘲之情。詩中的"沙行水宿幾江南"描繪了作者在江南地區的旅行經歷,增加了詩詞的地域感。"石斗龍求久已諳"以尋常的捕魚經歷來暗示作者對于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熟悉和習慣。"秋水故應旋面目,順流東望為君慚"通過描寫秋水的變幻和作者的自省,表達了作者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感到自己才華不及的慚愧之情。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養和對自然的敏感。
“順流東望為君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gōu yù dà shuǐ
魚溝遇大水
shā xíng shuǐ sù jǐ jiāng nán, shí dòu lóng qiú jiǔ yǐ ān.
沙行水宿幾江南,石斗龍求久已諳。
qiū shuǐ gù yīng xuán miàn mù, shùn liú dōng wàng wèi jūn cán.
秋水故應旋面目,順流東望為君慚。
“順流東望為君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