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悠然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向晚悠然去”全詩
久旱無場藿,重陽有野花。
蕭蕭幾家靜,脈脈一歧賒。
向晚悠然去,秋風馬尾斜。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原上》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原上》
閉門遺日月,
原上感年華。
久旱無場藿,
重陽有野花。
蕭蕭幾家靜,
脈脈一歧賒。
向晚悠然去,
秋風馬尾斜。
譯文:
閉門遺忘了日月,
在原野上感受歲月的流逝。
長時間的旱情中沒有藿草,
到了重陽節卻有野花盛開。
幾家人靜靜地住在原野上,
一條小路蜿蜒穿過。
傍晚時光悠然地過去,
秋風吹動著馬尾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自然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的"閉門遺日月"傳遞出詩人回避塵囂,隱居在原野中與自然相伴的心境。"原上感年華"則表達了詩人在原野上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對光陰逝去的深切感受。
詩中的"久旱無場藿,重陽有野花"通過對自然現象的對比,表現了歲月更迭的變化。旱情中沒有藿草,暗示了歲月的干旱時期,而到了重陽節卻有野花盛開,象征著人生中的一些喜悅和美好。這種對比也反映了人生中的起伏和變化。
"蕭蕭幾家靜,脈脈一歧賒"描繪了原野上幾家人靜靜地居住,一條小路曲折穿過。這種安靜的景象和小路的存在,使得原野更顯得寧靜而幽靜。"脈脈一歧賒"的描寫則傳達出原野中的小路曲折縱橫,使得原野更具迷人之處。
最后兩句"向晚悠然去,秋風馬尾斜"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行程的淡然態度。傍晚時光悠然地過去,暗示了詩人對光陰的從容接受,而秋風吹動著馬尾辮則增添了一絲凄涼之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自然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同時展現了一種安靜、淡然的生活態度。詩意深邃,語言簡練,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是一首充滿意境和哲理的宋代佳作。
“向晚悠然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shàng
原上
bì mén yí rì yuè, yuán shàng gǎn nián huá.
閉門遺日月,原上感年華。
jiǔ hàn wú chǎng huò, chóng yáng yǒu yě huā.
久旱無場藿,重陽有野花。
xiāo xiāo jǐ jiā jìng, mò mò yī qí shē.
蕭蕭幾家靜,脈脈一歧賒。
xiàng wǎn yōu rán qù, qiū fēng mǎ yǐ xié.
向晚悠然去,秋風馬尾斜。
“向晚悠然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