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名因稽古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國名因稽古白”全詩
相國名因稽古白,使君眼為好賢青。
廢堤不復風搖柳,新檻依然月滿汀。
羈旅從公厭游樂,欲圖佳致作幽屏。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李秬重修宴亭》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秬重修宴亭》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壁間雙記快沉冥,
山畔譙門水畔亭。
相國名因稽古白,
使君眼為好賢青。
廢堤不復風搖柳,
新檻依然月滿汀。
羈旅從公厭游樂,
欲圖佳致作幽屏。
譯文:
在壁上的兩幅古書記載快要模糊不清,
山邊有譙門,水邊有一座亭。
相國的名聲因為對古代的敬仰而傳揚,
使君的眼中鐘情于德才出眾的年輕人。
廢棄的堤岸上的柳樹不再隨風搖曳,
新修的欄桿依然在月光下照耀著汀岸。
作為旅途中的行人,我已對游樂感到厭倦,
渴望創造出一個幽靜的場所,追求卓越的境界。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一處亭子里的感受和思考。亭子周圍有山、水和譙門,墻壁上懸掛著兩幅記載古書的文物,然而由于時間的流逝,這些記載已經模糊不清。作者提到了相國和使君,相國因為對古代的學問和美德的尊崇而受到稱贊,使君則鐘情于有才德的年輕人。詩中還描繪了廢棄的堤岸上的柳樹不再搖曳,而新修的欄桿仍然在月光下閃耀。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作為旅人的疲憊和對尋找一個幽靜之地、追求卓越的愿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景象,通過對亭子、山水和文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感受。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壁上的古書與新修的欄桿、廢棄的柳樹與月光下的汀岸進行對比,形成了鮮明的畫面對比和意境對比。同時,作者通過提到相國和使君,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德才兼備的年輕人的推崇。最后,作者以自己作為羈旅的身份,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追求卓越、創造幽靜之地的渴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精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于古代文化和優秀人才的贊美,同時表達了對于現實生活的反思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相國名因稽古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jù chóng xiū yàn tíng
次韻李秬重修宴亭
bì jiān shuāng jì kuài chén míng, shān pàn qiáo mén shuǐ pàn tíng.
壁間雙記快沉冥,山畔譙門水畔亭。
xiàng guó míng yīn jī gǔ bái, shǐ jūn yǎn wèi hǎo xián qīng.
相國名因稽古白,使君眼為好賢青。
fèi dī bù fù fēng yáo liǔ, xīn kǎn yī rán yuè mǎn tīng.
廢堤不復風搖柳,新檻依然月滿汀。
jī lǚ cóng gōng yàn yóu lè, yù tú jiā zhì zuò yōu píng.
羈旅從公厭游樂,欲圖佳致作幽屏。
“相國名因稽古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