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回蠟版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歌回蠟版鳴”全詩
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長翠。
新城安樂宮,宮如鳳凰翅。
歌回蠟版鳴,大綰提壺使。
綠繁悲水曲,茱萸別秋子。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相和歌辭》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深井的旋子桐樹在黑暗中挺立,清水卻被輕輕引動。
未曾洗凈的宮廷兒在瓶中撒弄著長長的碧翠。
安樂宮是新建的城堡,宮殿就像鳳凰的翅膀。
歌聲在蠟版上回蕩,大綰纏著提壺的使者。
茂盛的綠色悲傷著流水的曲調,而茱萸樹卻和秋子別離了。
詩意和賞析:
《安樂宮》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以獨特的意象構建了一個充滿神秘和浪漫情調的景象。
首先,詩中描述了桐樹而非常見的松樹,通過獨特的描寫方式,使得桐樹在黑暗中嶄露頭角,給讀者帶來一種神秘的感覺。其次,清水被輕輕引動,給人以清新、寧靜的印象。整個景象暗示了一種秘密而安詳的氛圍。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未曾洗凈的宮廷兒,以及在瓶中撒弄的長長碧翠。這些意象都富有幻想性和奇特性,將人們帶入一個奇幻的世界,彌漫著濃厚的唐代宮廷文化的氣息。
最后,詩人以安樂宮為中心,將其比喻為鳳凰的翅膀,進一步加強了詩中景象的神秘感和壯麗感。同時,蠟版上回蕩的歌聲,大綰纏著提壺的使者,給人以華麗、莊重的感受。
而最后兩句“綠繁悲水曲,茱萸別秋子”則給讀者一種深情的感受。茱萸樹代表著秋天,而秋子則可能指代秋天的女子。這兩句詩傳達出對愛情與離別的思考與悲傷,給整首詩增加了情感層次。
總之,李賀通過奇特的意象和情感的表達,創造出一個富有理想化和浪漫主義色彩的景象,使讀者進入了一個神秘而華麗的世界。
“歌回蠟版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相和歌辭
shēn jǐng tóng wū qǐ, shàng fù qiān qīng shuǐ.
深井桐烏起,尚復牽清水。
wèi guàn shào líng wáng, píng zhōng nòng zhǎng cuì.
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長翠。
xīn chéng ān lè gōng, gōng rú fèng huáng chì.
新城安樂宮,宮如鳳凰翅。
gē huí là bǎn míng, dà wǎn tí hú shǐ.
歌回蠟版鳴,大綰提壺使。
lǜ fán bēi shuǐ qū, zhū yú bié qiū zǐ.
綠繁悲水曲,茱萸別秋子。
“歌回蠟版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