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初散露門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高初散露門講”全詩
日高初散露門講,天上五云宮殿深。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玉誰人詠德音,
太平無象屬人心。
日高初散露門講,
天上五云宮殿深。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述了一個講筵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道德音樂的推崇。他描述了一幅景象,當太陽升起時,人們散去遮擋講壇的帷幕,天空中的云彩在宮殿深處飄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講筵的場景,展示了宋代社會的安定與和諧。詩中的金玉指代高貴的音樂器樂,詠德音則表示表達美好的道德價值觀。太平無象屬人心表達了人們對和平安寧的渴望,將這種愿景與美妙的音樂相聯系。日高初散露門講這句描寫清晨陽光透過帷幕灑在講壇上,象征著知識和智慧的啟迪。天上五云宮殿深則展示了講筵場景的莊嚴和肅穆,以及與天地相通的神秘感。
該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場景,展示了晁補之對和平盛世和道德音樂的向往。通過與自然景觀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整首詩詞意境明朗,節奏流暢,給人以寧靜和悠遠之感,展現了宋代文人的儒雅情懷和對社會和諧的向往。
“日高初散露門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ǎng sū gōng jiǎng yán chàng hè sì shǒu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jīn yù shuí rén yǒng dé yīn, tài píng wú xiàng shǔ rén xīn.
金玉誰人詠德音,太平無象屬人心。
rì gāo chū sàn lù mén jiǎng, tiān shàng wǔ yún gōng diàn shēn.
日高初散露門講,天上五云宮殿深。
“日高初散露門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三講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