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儒事本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儒事本遲”全詩
笙鏞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學道功難就,為儒事本遲。
惟當與漁者,終老遂其私。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留別耿湋侯釗馮著》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耿湋侯釗馮著
相識少相知,與君俱已衰。
笙鏞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學道功難就,為儒事本遲。
惟當與漁者,終老遂其私。
中文譯文:與耿湋、侯釗和馮著告別
我們相識時間雖短,了解卻不多,如今隨著歲月的流失,我們已經老去。
你們擁有了宏偉的建筑,而我卻孤居在古老的山坡旁。
追求道德修養的功夫是困難的,成為儒者的事業本就應該遲于他人。
除了和漁夫為伴,我只希望在晚年安享寧靜的私人空間。
詩意:這首詩是盧綸寫給耿湋、侯釗和馮著的離別詩。詩人描述了與他們的相識少,了解也不深的情況,同時借對方的建筑和自己的住處的對比,表達了彼此在追求事業上的差異。詩人表示自己對于修養道德的努力很困難,儒家的事業也遲于他人,只希望在晚年能夠與漁夫為伍,安享寧靜。
賞析:這首詩情感真摯,通過描述與他人的相識、對比自己的境遇,詩人表達了自己在追求道德修養方面的困境和對于寧靜的向往。詩中使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比和對比,鮮明地突出了詩人與他人的差異。整首詩既表達了作者對修養道德的真摯追求,又暗示了自己選擇一條平淡而寧靜的人生道路。
“為儒事本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gěng wéi hóu zhāo féng zhe
留別耿湋侯釗馮著
xiāng shí shào xiāng zhī, yǔ jūn jù yǐ shuāi.
相識少相知,與君俱已衰。
shēng yōng xīn zhái dì, qí lù gǔ shān bēi.
笙鏞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xué dào gōng nán jiù, wèi rú shì běn chí.
學道功難就,為儒事本遲。
wéi dāng yǔ yú zhě, zhōng lǎo suì qí sī.
惟當與漁者,終老遂其私。
“為儒事本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