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遠宜和霽色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遠宜和霽色看”全詩
猿清好雜江聲聽,山遠宜和霽色看。
鳥掠平蕪堪入畫,風來危檻欲生寒。
蕭蕭前浦歸帆靜,落日長吟且憑欄。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鄴中和崔邁著作》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寇準所寫的《鄴中和崔邁著作》。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獨倚空樓畏景殘,
凝眸魂斷楚云端。
猿清好雜江聲聽,
山遠宜和霽色看。
鳥掠平蕪堪入畫,
風來危檻欲生寒。
蕭蕭前浦歸帆靜,
落日長吟且憑欄。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獨自倚在空樓上,感嘆景色已經殘缺不全,凝視著遠處楚云之間的美景。他專注地傾聽著猿猴的清脆聲音與江水的潺潺聲音交織在一起。遠山的景色宜人,與晴朗的天空融為一體。飛鳥掠過平坦的原野,仿佛可以入畫。微風吹來,使得樓閣的欄桿顯得有些涼意。蕭瑟的晚風吹拂著前方的港灣,船帆歸航靜靜地停泊。夕陽西下,作者長吟不已,靠在欄桿上,盡情感受這美好的時刻。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寇準獨自倚樓的情景作為開端,通過對景色的描繪和感受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與對自然景物的贊美。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細膩的描繪,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首先,作者描述了景色的殘缺不全,表現了他對逝去時光的畏懼與無奈。接著,他專注地聆聽著猿猴的聲音和江水的流淌聲,通過聽覺的感受進一步增強了詩詞的意境。隨后,他描繪了遠山的宜人景色,與晴朗的天空相互映襯,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飛鳥掠過平野,使得原野的平靜與生機得以表現。微風吹拂,給人以涼意,增添了一絲寒意。最后,作者描述了港灣的歸帆與夕陽的余輝,以及自己長吟的情景,整個詩詞在漸漸涼爽的氣氛中落下帷幕。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之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給人一種寧靜、美好的感受。整首詩詞意境深遠,感情真摯,是寇準優秀的作品之一。
“山遠宜和霽色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zhōng hé cuī mài zhù zuò
鄴中和崔邁著作
dú yǐ kōng lóu wèi jǐng cán, níng móu hún duàn chǔ yún duān.
獨倚空樓畏景殘,凝眸魂斷楚云端。
yuán qīng hǎo zá jiāng shēng tīng, shān yuǎn yí hé jì sè kàn.
猿清好雜江聲聽,山遠宜和霽色看。
niǎo lüè píng wú kān rù huà, fēng lái wēi kǎn yù shēng hán.
鳥掠平蕪堪入畫,風來危檻欲生寒。
xiāo xiāo qián pǔ guī fān jìng, luò rì cháng yín qiě píng lán.
蕭蕭前浦歸帆靜,落日長吟且憑欄。
“山遠宜和霽色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