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壇首冠慚諸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齋壇首冠慚諸將”全詩
蓮府晝閑鈴合閉,柳營春暖射堂開。
齋壇首冠慚諸將,相印兼營接上臺。
何事燕公輕仗鉞,卻言分閫是麤才。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長安書事》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書事》是宋代文官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長安書事
一從洛邑移秦甸,
三見東郊綻早梅。
蓮府晝閑鈴合閉,
柳營春暖射堂開。
齋壇首冠慚諸將,
相印兼營接上臺。
何事燕公輕仗鉞,
卻言分閫是麤才。
中文譯文:
自從洛邑移至秦甸,
三次見到東郊盛開的早梅。
蓮府白天靜謐,鈴聲合上了大門,
柳營春日溫暖,射堂的門戶敞開。
齋壇上的冠冕使我羞愧,感到自己比不上那些將領,
相印和營地都向我致意,接見我上臺。
燕公(指高俅)為何輕易把權力交給我,
卻說我分管的區域是粗鄙之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寇準的官場經歷和對權力的反思。
詩的第一句,寇準說自己從洛邑(即洛陽)調任到秦甸(地名),意味著他離開了繁華的都城,來到了一個相對邊遠的地方。第二句表達了他在東郊多次見到盛開的早梅,春天的景色給他帶來了一絲愉悅和欣慰。
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寫了蓮府和柳營兩個地方的景象。蓮府是指官署,白天安靜無事,鈴聲合上了大門,暗示著官員們的懶散和消極。而柳營則是指軍營,春天溫暖,射堂的門戶敞開,意味著軍隊正在備戰,充滿活力。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寇準在官場上的遭遇。他自謙地說自己的冠冕使他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如那些將領們。相印和營地向他致意,接見他上臺,說明他在官場上得到了一些尊重和重視。
最后兩句表達了寇準對高俅的不滿和反思。高俅是當時的權臣,而寇準則是他的下屬。寇準質疑高俅為何輕易將權力交給他,卻說他分管的區域是粗鄙之地,暗示高俅對他的瞧不起和不信任。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景物和表達個人感受,展示了寇準在官場中的自省和對權力的思考。他雖然在官場上受到一定的重視,但仍然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對權力的運作也抱有懷疑和不滿。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官場的一些現象和寇準的個人情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齋壇首冠慚諸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shū shì
長安書事
yī cóng luò yì yí qín diān, sān jiàn dōng jiāo zhàn zǎo méi.
一從洛邑移秦甸,三見東郊綻早梅。
lián fǔ zhòu xián líng hé bì, liǔ yíng chūn nuǎn shè táng kāi.
蓮府晝閑鈴合閉,柳營春暖射堂開。
zhāi tán shǒu guān cán zhū jiàng, xiāng yìn jiān yíng jiē shàng tái.
齋壇首冠慚諸將,相印兼營接上臺。
hé shì yàn gōng qīng zhàng yuè, què yán fēn kǔn shì cū cái.
何事燕公輕仗鉞,卻言分閫是麤才。
“齋壇首冠慚諸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