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散掖垣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散掖垣靜”全詩
千門夏雨歇,高樹夕陽生。
更散掖垣靜,風來鐘漏清。
巖廊慚舊德,書殿愧群英。
白發將何補,丹心忽自驚。
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西垣致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垣致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是宋代寇準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攝事修雩祀,齋居近紫庭。
千門夏雨歇,高樹夕陽生。
更散掖垣靜,風來鐘漏清。
巖廊慚舊德,書殿愧群英。
白發將何補,丹心忽自驚。
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寇準在西垣致齋日的時候,感慨萬千的心情。寇準是宋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自省和思考。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雨后夕陽、風聲和鐘聲等細膩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沉思和對過去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約清新的語言表達了寇準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詞開篇即寫到寇準攝事修雩祀,齋居靠近紫庭,營造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接著描繪了夏雨停歇、夕陽升起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深沉。
詩詞的后半部分著重描繪了環境的靜謐和清幽,掖垣靜謐,風聲和鐘聲清脆悅耳。這一描寫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自省。巖廊慚舊德,書殿愧群英,表達了作者對前輩先賢的敬仰和自責之情。白發將何補,丹心忽自驚,反映了作者對于自己已經老去,但內心仍然懷有追求和激情的矛盾感受。
最后兩句“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表達了作者寇準對自己追求真理、忠誠職守的決心和信念。邴魏指的是邴原和魏了翁,他們都是唐代的名臣。作者表達了自己勇于陪伴和效仿這些前賢的意愿,希望能夠繼承他們的精神傳統,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整首詩詞以婉約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和對過去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自省和對追求真理、忠誠職守的決心。這首詩詞展示了寇準作為政治家和文學家的獨特情感和思想境界,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更散掖垣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uán zhì zhāi rì yīn chéng yī zhāng chéng èr xiàng gōng
西垣致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
shè shì xiū yú sì, zhāi jū jìn zǐ tíng.
攝事修雩祀,齋居近紫庭。
qiān mén xià yǔ xiē, gāo shù xī yáng shēng.
千門夏雨歇,高樹夕陽生。
gèng sàn yè yuán jìng, fēng lái zhōng lòu qīng.
更散掖垣靜,風來鐘漏清。
yán láng cán jiù dé, shū diàn kuì qún yīng.
巖廊慚舊德,書殿愧群英。
bái fà jiāng hé bǔ, dān xīn hū zì jīng.
白發將何補,丹心忽自驚。
gǎn yán péi bǐng wèi, sān jiē fèng xiū míng.
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
“更散掖垣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