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蕭寺雖留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城蕭寺雖留滯”全詩
寒磬終宵鳴竹院,虛窗盡日對秋山。
旋移怪石資吟賞,應有孤云共往還。
自笑紅塵成底事,幽期長是負松間。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贈寶上人》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寶上人》是宋代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城蕭寺雖留滯,
野鶴由來性本閑。
寒磬終宵鳴竹院,
虛窗盡日對秋山。
旋移怪石資吟賞,
應有孤云共往還。
自笑紅塵成底事,
幽期長是負松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寇準對寶上人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寶上人可能是一位僧人或隱士,他居住在重城的蕭寺,雖然身處偏遠的地方,卻依然能夠保持自由自在的心性,就如同野鶴一般。詩中描繪了夜晚中寒磬的聲音在竹院中響起,虛窗對著秋山,這些景象象征著詩人寇準與寶上人的心靈交流。詩人以怪石作為背景,表達了他對寶上人的贊賞和共鳴,他們彼此都有獨立的精神世界,一起欣賞自然的美景。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嘲笑,認為紅塵世界只是表面的事物,真正的幸福和心靈的滿足在于與寶上人一起在幽靜的松林間相互傾訴。
賞析:
寇準的《贈寶上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隱士生活的方式,表達了對寶上人清心寡欲、超脫塵世的崇敬之情。詩中運用了寒磬、竹院、秋山等意象,將讀者引入到寧靜幽深的境地中。通過與寶上人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塵世的煩惱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最后兩句的"自笑紅塵成底事,幽期長是負松間"表達了詩人對紅塵世界的無奈和對與寶上人的相聚的期待,以及與寶上人在松林間相互傾訴的歡愉。整首詩詞在意境上清新自然,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和內心寧靜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詩性和情感。
“重城蕭寺雖留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ǎo shàng rén
贈寶上人
zhòng chéng xiāo sì suī liú zhì, yě hè yóu lái xìng běn xián.
重城蕭寺雖留滯,野鶴由來性本閑。
hán qìng zhōng xiāo míng zhú yuàn, xū chuāng jǐn rì duì qiū shān.
寒磬終宵鳴竹院,虛窗盡日對秋山。
xuán yí guài shí zī yín shǎng, yīng yǒu gū yún gòng wǎng huán.
旋移怪石資吟賞,應有孤云共往還。
zì xiào hóng chén chéng dǐ shì, yōu qī zhǎng shì fù sōng jiān.
自笑紅塵成底事,幽期長是負松間。
“重城蕭寺雖留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