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氣侵燈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深秋寒氣侵燈影”全詩
深秋寒氣侵燈影,半夜疏林起雨聲。
縣印終年拘吏役,煙蓑何日避浮名。
窮通休問巢蓮骨,大抵無徒是至清。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秋夕書懷》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夕書懷》是宋代文學家寇準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懷念過去的經歷和對官場生涯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官路時風漸識情,
一悲前計遠愁生。
深秋寒氣侵燈影,
半夜疏林起雨聲。
縣印終年拘吏役,
煙蓑何日避浮名。
窮通休問巢蓮骨,
大抵無徒是至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感慨和對現實困境的思考。首先,作者通過“官路時風漸識情”這句,表達了在官場中歷經風雨,逐漸認識到人情冷暖的心境。他深深地悲嘆前期的計劃與如今所面臨的憂慮相距甚遠,這種愁苦由此而生。
接下來的兩句“深秋寒氣侵燈影,半夜疏林起雨聲”,通過描繪秋夜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深秋的寒氣侵入室內,燈光昏暗,雨聲從稀疏的林木中傳來,這種景象與作者的心境相呼應,增加了詩詞的凄涼感。
接下來的兩句“縣印終年拘吏役,煙蓑何日避浮名”,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官場生涯的痛苦。縣印代表著官員的身份和責任,作者表示自己多年來一直被官場的束縛所拘禁,而煙蓑則象征著隱逸和遠離塵囂的愿望。作者思考何時才能擺脫名利的紛擾,過上寧靜的生活。
最后兩句“窮通休問巢蓮骨,大抵無徒是至清”,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思考。窮通指的是貧富,作者暗示人們不必過分追求物質的富有,而應該更加關注內心的純粹和高尚。巢蓮骨是指鳥巢中的蓮藕骨,它們純潔無瑕,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追求的至高境界。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價值和追求的獨特見解。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生涯的思考和對內心境遇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和現實困境的痛苦感受,同時反映了他對純潔高尚價值的追求。它既展示了個體在社會現實中的無奈和困惑,又寄托了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深秋寒氣侵燈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ī shū huái
秋夕書懷
guān lù shí fēng jiàn shí qíng, yī bēi qián jì yuǎn chóu shēng.
官路時風漸識情,一悲前計遠愁生。
shēn qiū hán qì qīn dēng yǐng, bàn yè shū lín qǐ yǔ shēng.
深秋寒氣侵燈影,半夜疏林起雨聲。
xiàn yìn zhōng nián jū lì yì, yān suō hé rì bì fú míng.
縣印終年拘吏役,煙蓑何日避浮名。
qióng tōng xiū wèn cháo lián gǔ, dà dǐ wú tú shì zhì qīng.
窮通休問巢蓮骨,大抵無徒是至清。
“深秋寒氣侵燈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