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淺賴刑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識淺賴刑寬”全詩
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
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
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
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
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是唐代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
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
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
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
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
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盧綸在虢州逢到侯釗的情景,并借此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詩的開頭,“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表達了詩人與侯釗相見的心情,他們的相遇讓詩人感到憂傷和惋惜。詩人認為自己被責罰而喪失了官職,對此感到愧疚。
接下來的幾句,“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詩人深感自己過去的行為有過錯,但也寄望于法律的寬容。他感到懊悔的同時,也思念起自己在鄉村的耕作和家族的歡樂時光。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因貧窮和地位低下而感到羞愧,他覺得自己在遇見高貴的侯釗時顯得拘束和難以應對。
詩的后半部分,“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描繪了一系列景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追求自由的心情。他將放飛鶴鳥、澆灌花壇等景物與自己的遭遇相對比,暗示著他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
最后兩句,“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表達了詩人對于與侯釗的告別,以及他自己與仆從的離別的情感。詩人以悠閑自得的心態面對離別,同時也思考著自己與賓仆的命運。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寫了詩人盧綸與侯釗的相遇和告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由的向往。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對逍遙自在生活的渴望。
“識淺賴刑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ó zhōu féng hóu zhāo tóng xún nán guān yīn zèng bié shí jū tíng wù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因贈別(時居停務)
xiāng jiàn fān chóu chàng, yīng lián zé fèi guān.
相見翻惆悵,應憐責廢官。
guò shēn cán lù zài, shí qiǎn lài xíng kuān.
過深慚祿在,識淺賴刑寬。
dú shī gēng nóng yè, tóng sī dì zhí huān.
獨失耕農業,同思弟侄歡。
shuāi pín xiū kè guò, bēi shù huì jūn nán.
衰貧羞客過,卑束會君難。
fàng hè dēng yún bì, jiāo huā rào shí tán.
放鶴登云壁,澆花繞石壇。
xìng hái jiāng hǎi shàng, jī zài shì fēi duān.
興還江海上,跡在是非端。
lín mì fēng shēng xì, shān gāo yǔ sè hán.
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yōu rán cǐ zhōng bié, bīn pū yì lán gān.
悠然此中別,賓仆亦闌干。
“識淺賴刑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