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書半不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琴書半不輕”全詩
心通平野闊,眼接眾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豈利名。
夏侯知苦學,殊未勸歸耕。
分類:
作者簡介(毛滂)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去國》毛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毛滂。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劍何妨壯,琴書半不輕。
心通平野闊,眼接眾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豈利名。
夏侯知苦學,殊未勸歸耕。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毛滂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思考。他提到了馬和劍,表達了自己的壯志和堅毅;琴和書則象征了他的學識和才華。詩人心靈的廣闊與眼界的開闊使他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仿佛眼睛可以接觸到明亮的群山。然而,盡管詩人有著這樣的優勢和才華,他卻感到自己的行囊空空,意味著他沒有才華得以施展的機會。他也感到自己的懶散和慵懶,并不追求名利。最后兩句提到了夏侯,可能指的是夏侯子虛,他是古代傳說中的一個賢人,他知道學習的苦難,但并未勸告詩人回歸農耕的生活。
賞析:
《去國》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彷徨,展現了他離鄉背井的心境。詩人通過使用馬、劍、琴、書等意象,將自己的壯志、才華和學識表達出來。他心靈的廣闊和眼界的開闊使他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感受到了平野的廣袤和山明的明亮。然而,詩人也意識到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行囊空空,心生懶散和慵懶,不追求名利。最后兩句提到夏侯,或許是在暗示詩人應該像夏侯子虛一樣,堅持學習并忍受苦難,而不是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內心矛盾和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抉擇和價值觀的思考。
“琴書半不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guó
去國
mǎ jiàn hé fáng zhuàng, qín shū bàn bù qīng.
馬劍何妨壯,琴書半不輕。
xīn tōng píng yě kuò, yǎn jiē zhòng shān míng.
心通平野闊,眼接眾山明。
lǎo dà kōng xíng lǐ, shū yōng qǐ lì míng.
老大空行李,疏慵豈利名。
xià hóu zhī kǔ xué, shū wèi quàn guī gēng.
夏侯知苦學,殊未勸歸耕。
“琴書半不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