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慰霜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石慰霜須”全詩
一時同接淅,平昔共棲梧。
攬轡真壯士,擁旄良丈夫。
塵埃脫緇綬,水石慰霜須。
勝地來相失,清樽未暇俱。
射余空見帖,鑄罷只觀橅。
歸計何當決,徂年貴早圖。
檻中終為食,韝上恥聞呼。
顧我千羊毳,平生一釣艫。
微官不須滿,也復試游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和》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在官場中的遭遇和心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藹藹才名世,骎骎日轉禺。
一時同接淅,平昔共棲梧。
攬轡真壯士,擁旄良丈夫。
塵埃脫緇綬,水石慰霜須。
這首詩的開頭,蘇轍自稱才名世人所稱道,生活平穩如同旭日升起。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共事,共同棲息在梧桐樹下,指的是他們在官場上相互扶持。
勝地來相失,清樽未暇俱。
射余空見帖,鑄罷只觀橅。
歸計何當決,徂年貴早圖。
檻中終為食,韝上恥聞呼。
然而,這種美好的局面逐漸消失,他們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無法再共享勝地的美景。蘇轍射箭無人應戰,鑄劍也只能自己觀賞。他開始思考何時能結束漂泊的生活,早日回家。即使在官場中,他也要保持廉潔,不愿受到污名。
顧我千羊毳,平生一釣艫。
微官不須滿,也復試游吳。
蘇轍自嘲地說,雖然有著千羊毛的皮裘,但一生只有一艘漁船。他認為微不足道的官職并不需要追求,他更愿意重游吳地,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官場生活的疑惑和迷茫,他覺得官場上的虛浮和權謀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渴望回歸真實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的豪情壯志和對純粹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的失望和不滿。
“水石慰霜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再和
ǎi ǎi cái míng shì, qīn qīn rì zhuǎn yú.
藹藹才名世,骎骎日轉禺。
yī shí tóng jiē xī, píng xī gòng qī wú.
一時同接淅,平昔共棲梧。
lǎn pèi zhēn zhuàng shì, yōng máo liáng zhàng fū.
攬轡真壯士,擁旄良丈夫。
chén āi tuō zī shòu, shuǐ shí wèi shuāng xū.
塵埃脫緇綬,水石慰霜須。
shèng dì lái xiāng shī, qīng zūn wèi xiá jù.
勝地來相失,清樽未暇俱。
shè yú kōng jiàn tiē, zhù bà zhǐ guān mó.
射余空見帖,鑄罷只觀橅。
guī jì hé dāng jué, cú nián guì zǎo tú.
歸計何當決,徂年貴早圖。
kǎn zhōng zhōng wèi shí, gōu shàng chǐ wén hū.
檻中終為食,韝上恥聞呼。
gù wǒ qiān yáng cuì, píng shēng yī diào lú.
顧我千羊毳,平生一釣艫。
wēi guān bù xū mǎn, yě fù shì yóu wú.
微官不須滿,也復試游吳。
“水石慰霜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