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朝廷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來朝廷上”全詩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來朝廷上,七年不知還。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昔在建城市,鹽酒晝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來朝廷上,七年不知還。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中文譯文:
從前在建城市,鹽和酒的喧鬧持續晝夜。
夏季的洪水擔心天漏,冬天的雷聲告知地偏。
妻兒每日向我告訴,為何不回故鄉山。
我一來到朝廷,七年不知歸還。
有一所住宅在均建城,志向依然如昔所言。
詩意解讀: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離開故鄉到朝廷任職的心境和感受。詩人提到昔日在建城市的喧囂和繁忙,以及鹽和酒的交易聲音持續不斷,暗示了故鄉的熱鬧和熟悉的生活。詩中提到夏季的洪水和冬季的雷聲,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天候的擔憂,同時也暗示了他思念家人的心情。
詩人的妻兒每天告訴他應該回故鄉山,但他卻遲遲不愿歸還。這可能是因為他在朝廷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事業,且已經七年未回故鄉。然而,詩人仍然保持著對寓所的依戀,并懷念過去的理想和志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故鄉和朝廷的對比,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紛擾和矛盾。他思念故鄉的山川和親人,但又被朝廷的職務所吸引。詩中的鹽酒喧鬧和天候的描繪,增添了生動感和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詩人通過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展示了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同時,他對朝廷的事業保持了執著和堅持,體現了一位忠誠的士人的精神。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使讀者對他的心境產生共鳴。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他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對事業的追求,道出了士人在社會進退之間的糾結與掙扎。
“一來朝廷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
xī zài jiàn chéng shì, yán jiǔ zhòu yè xuān.
昔在建城市,鹽酒晝夜喧。
xià lǎo kǒng tiān lòu, dōng léi zhī dì piān.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qī nú rì gào wǒ, hú bù fǎn gù shān.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yī lái zhāo tíng shàng, qī nián bù zhī hái.
一來朝廷上,七年不知還。
yǒu yù jūn jiàn chéng, qiě zhì xī rì yán.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一來朝廷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