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書千里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尺書千里至”全詩
將卜東南居,故鄉非所懷。
勿言湖山美,永與平生乖。
鴻雁秋南來,及春思故棲。
蛟龍乘風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門事雖諧。
直道竟三黜,去國終恐迷。
何如自衛反,闕里從參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尺書千里至,輟食手自開。
將卜東南居,故鄉非所懷。
勿言湖山美,永與平生乖。
鴻雁秋南來,及春思故棲。
蛟龍乘風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門事雖諧。
直道竟三黜,去國終恐迷。
何如自衛反,闕里從參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己身世變遷的感慨和心情。作者離開家鄉,遠赴東南,雖然道路遙遠,但他堅持勉力書寫,不顧饑餓自己親自打開筆墨。然而,他并不懷念故鄉,認為那里已經與他的心意背道而馳。他不愿說故鄉的湖山美景,因為那與他平生的心情相背離。當秋天鴻雁南來,春天它們卻懷念故地,這讓他產生了思鄉之情。蛟龍乘風云,經過一場雨后,反而沾染了泥土,這象征著作者在外漂泊時的坎坷和困頓。兄弟們分散在四海,雖然互相拜訪,但是敲門的事情雖然和諧,但直接講道理的請求卻被三次攆走,離開國家后他擔心自己會迷失方向。他提出自衛反擊的問題,是否應該回到故鄉參與朝政。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蘇轍離鄉別井、漂泊他鄉的心境,表達了他對家鄉和兄弟的懷念之情,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將個人感受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詩詞中的尺書千里至,輟食手自開,形象地描繪了蘇轍刻苦學習的情景,表達了他對學問的執著和堅持。他離開家鄉,遠赴東南,卻發現故鄉已經與自己的心意不合,對此感到遺憾和失望。
詩中的鴻雁秋南來,及春思故棲,通過描寫季節變遷和鴻雁的行為,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蛟龍乘風云,既雨反其泥的比喻,生動地揭示了作者在外漂泊時的困境和不易。
詩的結尾,蘇轍提出了自衛反擊的問題,表達了他對個人前途和國家興衰的思慮。他渴望回到闕里參與朝政,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不迷失方向。
總之,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和深刻的感慨,展示了蘇轍離鄉別井的心境和對故鄉、親情、個人命運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比喻的運用,詩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引發讀者對離鄉背井、人生意義以及個人選擇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作為一位文人士子的獨特情懷和對人生的思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尺書千里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二十首
chǐ shū qiān lǐ zhì, chuò shí shǒu zì kāi.
尺書千里至,輟食手自開。
jiāng bo dōng nán jū, gù xiāng fēi suǒ huái.
將卜東南居,故鄉非所懷。
wù yán hú shān měi, yǒng yǔ píng shēng guāi.
勿言湖山美,永與平生乖。
hóng yàn qiū nán lái, jí chūn sī gù qī.
鴻雁秋南來,及春思故棲。
jiāo lóng chéng fēng yún, jì yǔ fǎn qí ní.
蛟龍乘風云,既雨反其泥。
xiōng dì tōng sì hǎi, kòu mén shì suī xié.
兄弟通四海,叩門事雖諧。
zhí dào jìng sān chù, qù guó zhōng kǒng mí.
直道竟三黜,去國終恐迷。
hé rú zì wèi fǎn, quē lǐ cóng cān huí.
何如自衛反,闕里從參回。
“尺書千里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