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事未易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事未易當”全詩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當。
忽作連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門陷涂潦,入室崩垣墻。
覆壓先老稚,漂淪及牛羊。
余糧詎能久,歲晚憂糟糠。
天災非妄行,人事密有償。
嗟哉竟未悟,自謂予不戕。
造禍未有害,無辜輒先傷。
簞瓢吾何憂,作詩熱中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苦雨》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雨》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苦雨》
蠶婦絲出盎,田夫麥入倉。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當。
忽作連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門陷涂潦,入室崩垣墻。
覆壓先老稚,漂淪及牛羊。
余糧詎能久,歲晚憂糟糠。
天災非妄行,人事密有償。
嗟哉竟未悟,自謂予不戕。
造禍未有害,無辜輒先傷。
簞瓢吾何憂,作詩熱中腸。
中文譯文:
蠶婦吐出絲線,農民將麥子入倉。
這個人的福德不厚,這兩件事情并不容易實現。
突然連續下起雨來,導致秋田荒蕪。
出門陷入泥濘,回家卻發現墻壁坍塌。
壓迫先老的孩子,漂流淹沒了牛羊。
富余的糧食能夠持久嗎?晚年擔憂糟糠。
天災并非無故發生,人事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補償。
唉呀,我竟然還沒有覺悟,自以為沒有犯錯。
禍患尚未造成危害,無辜者反而先受傷害。
我有什么好擔心的,寫詩一直是我的熱情所在。
詩意和賞析:
《苦雨》這首詩通過描述自然災害和人類遭遇的困境,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憂慮和思考。詩中描繪了連續的雨水導致農田荒蕪、房屋崩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和痛苦。詩人通過揭示社會不公和命運的無常,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詩中提到的蠶婦吐絲、田夫收獲等具體細節,反映了農耕社會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人們對于勞動成果的期待和對豐收的渴望。然而,天災人禍的發生卻使得人們的努力化為泡影,豐收變成貧困和苦難。詩人通過這些描寫,抒發了對社會不公和無常命運的不滿和痛心。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豁達和堅持的精神態度。他說自己寫詩時內心充滿熱情,簞瓢(指簡樸的生活用具)沒有什么好擔心的。這種態度表達了詩人對于困境和逆境的堅強抵抗,以及對于藝術創作的追求和信仰。盡管社會現實殘酷,但詩人通過寫詩來尋求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慰藉。
總體而言,蘇轍的《苦雨》通過對自然災害和社會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命運無常的憂慮和批判。詩中的細節描寫和對人生態度的表達,展現了詩人的堅韌和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追求。這首詩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對生活和社會的反思,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觸動力。
“二事未易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yǔ
苦雨
cán fù sī chū àng, tián fū mài rù cāng.
蠶婦絲出盎,田夫麥入倉。
sī rén báo fú dé, èr shì wèi yì dāng.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當。
hū zuò lián rì yǔ, zuò shǐ qiū tián huāng.
忽作連日雨,坐使秋田荒。
chū mén xiàn tú lǎo, rù shì bēng yuán qiáng.
出門陷涂潦,入室崩垣墻。
fù yā xiān lǎo zhì, piào lún jí niú yáng.
覆壓先老稚,漂淪及牛羊。
yú liáng jù néng jiǔ, suì wǎn yōu zāo kāng.
余糧詎能久,歲晚憂糟糠。
tiān zāi fēi wàng xíng, rén shì mì yǒu cháng.
天災非妄行,人事密有償。
jiē zāi jìng wèi wù, zì wèi yǔ bù qiāng.
嗟哉竟未悟,自謂予不戕。
zào huò wèi yǒu hài, wú gū zhé xiān shāng.
造禍未有害,無辜輒先傷。
dān piáo wú hé yōu, zuò shī rè zhōng cháng.
簞瓢吾何憂,作詩熱中腸。
“二事未易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