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兒從兩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兒從兩父”全詩
二兒從兩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關人,自怪余此意。
看書時獨笑,屢與古人值。
他年會六子,道眼誰最駛。
衣缽儻可傳,田園不須置。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聽左師言,古時少年歡喜。
兩位先生的兒子,經歷屈辱百事。
美好的兒子何關他人,自責我這份心意。
獨自閱讀書籍時,頻頻與古人相遇。
將來與六位子弟會面,誰的眼光最敏銳?
道法是否傳承,農田園地是否需要安置。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對子瞻和陶淵明的致贊之作。蘇轍曾聽到左師(指司馬光)說過,古時的年輕人都非常喜愛學習。他通過對比自己的兩個兒子的經歷,反思了自己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方式。他表示,優秀的子女不應該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質疑,而應該自信地堅持自己的志向和信念。在獨自閱讀書籍的時候,他常常會被古人的智慧所感動,也會在心中與古人產生共鳴。最后,蘇轍表達了自己對未來與六個子弟相聚的期待,想要看看誰會成為最有遠見的人。他還思考了道家的傳承和農田園地的管理問題。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對子瞻和陶淵明的贊美和自我反思,展示了對教育和家庭的思考。詩中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子女成長的關懷和期望,同時也揭示了他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對古人智慧的敬仰。通過對古人的學習和借鑒,蘇轍試圖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希望將這種智慧傳承給后代。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家庭、教育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子女成長的殷切希望。
“二兒從兩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hé táo yuān míng zá shī shí yī shǒu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cháng wén zuǒ shī yán, shǎo zǐ gǔ suǒ xǐ.
嘗聞左師言,少子古所喜。
èr ér cóng liǎng fù, fú rǔ le bǎi shì.
二兒從兩父,服辱了百事。
jiā zi hé guān rén, zì guài yú cǐ yì.
佳子何關人,自怪余此意。
kàn shū shí dú xiào, lǚ yǔ gǔ rén zhí.
看書時獨笑,屢與古人值。
tā nián huì liù zǐ, dào yǎn shuí zuì shǐ.
他年會六子,道眼誰最駛。
yī bō tǎng kě chuán, tián yuán bù xū zhì.
衣缽儻可傳,田園不須置。
“二兒從兩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