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飛及頹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追飛及頹陽”全詩
家傳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種終不獲,歲晚嗟無糧。
念此坐嘆息,追飛及頹陽。
天公亦假我,書成麟未傷。
可憐陸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學袁盎,日把無可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道如衣食,六經所耕桑。
家傳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種終不獲,歲晚嗟無糧。
念此坐嘆息,追飛及頹陽。
天公亦假我,書成麟未傷。
可憐陸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學袁盎,日把無可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身努力和辛勤耕耘的失望和無奈之情。他將大道比作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六經則代表了各種學問和知識。蘇轍表示自己一直在學習和努力,但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獲,就像是辛勤種植卻沒有收獲糧食一樣。歲月逐漸晚年,他感到對未來的擔憂和無糧的苦惱。他在這種心境中坐下來嘆息,追懷過去的輝煌和逝去的青春。他認為上天對他也是虛假的,他的書雖然完成了,但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贊賞和認可。他對陸忠州的才華和詩文集的空虛感到惋惜。最后,蘇轍提到了袁盎,他是西漢時期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袁盎擅長應酬和交際,蘇轍表示自己應該像袁盎一樣,瀟灑自如地度過無法滿足的日子。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所引發的挫折感和困惑。他感到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對此感到失望和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大道和六經對應,突出了學問和生活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描繪作者的內心痛苦和對未來的憂慮,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心境。最后,提到袁盎作為一種對比,表達了蘇轍希望自己能夠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困境和不如意的心情。
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的苦惱和對理想的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境遇和社會現實的思考。整首詩詞言簡意賅,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觸動力,使讀者能夠共情和共鳴。
“追飛及頹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hé táo yuān míng zá shī shí yī shǒu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dà dào rú yī shí, liù jīng suǒ gēng sāng.
大道如衣食,六經所耕桑。
jiā chuán yì chūn qiū, wèi yì xiāng bǐ kāng.
家傳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jiǔ zhǒng zhōng bù huò, suì wǎn jiē wú liáng.
久種終不獲,歲晚嗟無糧。
niàn cǐ zuò tàn xī, zhuī fēi jí tuí yáng.
念此坐嘆息,追飛及頹陽。
tiān gōng yì jiǎ wǒ, shū chéng lín wèi shāng.
天公亦假我,書成麟未傷。
kě lián lù zhōng zhōu, kōng jí qiān shǒu fāng.
可憐陸忠州,空集千首方。
hé rú xué yuán àng, rì bǎ wú kě shāng.
何如學袁盎,日把無可觴。
“追飛及頹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