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重此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古重此日”全詩
菊遲知歲閏,酒貴念人饑。
身安且自慰,家遠不成歸。
尚憶少年樂,驚呼人盡非。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九日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古重此日,今人那得違。
菊遲知歲閏,酒貴念人饑。
身安且自慰,家遠不成歸。
尚憶少年樂,驚呼人盡非。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九月九日的情感和思考。九月九日在古代有重要的節日和意義,而現代人卻很少有人能夠重視和慶祝這一天。詩中,蘇轍表達了他對今人對這個日子的忽視和違背的不滿。他認為菊花開得晚是因為知道閏月的存在,而今人對于這一天的重要性卻毫不在意。他提到酒的珍貴,是因為他想起了那些饑餓的人們,而酒卻成了一種奢侈品。
在身體安康的同時,他卻不能回到遠方的家。他回憶起年輕時的快樂,卻驚嘆現在的人們已經變得全然不同。
賞析:
《九日三首》是一首充滿思考和抒發感情的詩詞。蘇轍通過對九月九日的重視,抨擊了當代人對傳統文化和重要日子的冷漠態度。他通過對菊花和酒的描繪,表達了對現實生活中貧困和饑餓的關注。他的思考和感嘆也體現了對年少時光和人情世故的回憶和思念。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古代傳統和現實社會的對比,傳達了一種對于價值觀的思考和反思。這首詩詞既有時代的批判性,又蘊含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從古重此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sān shǒu
九日三首
cóng gǔ zhòng cǐ rì, jīn rén nà de wéi.
從古重此日,今人那得違。
jú chí zhī suì rùn, jiǔ guì niàn rén jī.
菊遲知歲閏,酒貴念人饑。
shēn ān qiě zì wèi, jiā yuǎn bù chéng guī.
身安且自慰,家遠不成歸。
shàng yì shào nián lè, jīng hū rén jǐn fēi.
尚憶少年樂,驚呼人盡非。
“從古重此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