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語未可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語未可莊”全詩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語未可莊。
天定能勝人,更看熟黃粱。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至人竟安在,
陶鑄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
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
吾語未可莊。
天定能勝人,
更看熟黃粱。
詩意:
這首詩詞以哲理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會的現象。詩人蘇轍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探討了人們追求安逸和名利的現實社會與至高無上的道德境界之間的沖突。他認為真正的至人是能夠在安逸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淡泊,而世俗之人則受到名利的誘惑,無法理解至高的道德價值。詩人自嘲地說自己的言論可能還不足以莊重,但他認為天命將會勝過人的努力,最終決定一切。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境界的反思,表達了蘇轍對于人生追求和社會現象的看法。詩中的“至人”是指追求道德境界的人,他們能夠在世俗紛擾中保持內心的安寧和淡泊。而“陶鑄皆秕糠”則表示了世俗之人在名利的追逐中往往忽視了內心的修養和真正的價值。詩人對于世俗之人的無知表示不滿,并以“楚楚事冠裳”形容他們浮華而虛假的行為。
詩中的“方醉狂正作,吾語未可莊”表明詩人自知言辭可能還不足以表達深刻的道理,但他依然堅持表達自己的觀點。他相信天命定將勝過人的努力,因為天道的決定是無法逃避和改變的。最后一句“更看熟黃粱”則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反思的問題,即人們是否能夠看清真相,認識到世俗追逐的名利并非真正的幸福。
整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境界和社會現象的剖析,表達了蘇轍對于追求真正價值和超越世俗的思考。詩人以自嘲和反思的態度,呼喚讀者對于真理的探尋和對于欲望的冷靜思考,希望人們能夠超越世俗的誘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道德的高尚。
“吾語未可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í tián shè zá shī jiǔ shǒu
和遲田舍雜詩九首
zhì rén jìng ān zài, táo zhù jiē bǐ kāng.
至人竟安在,陶鑄皆秕糠。
shì sú nà de zhī, chǔ chǔ shì guān shang.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fāng zuì kuáng zhèng zuò, wú yǔ wèi kě zhuāng.
方醉狂正作,吾語未可莊。
tiān dìng néng shèng rén, gèng kàn shú huáng liáng.
天定能勝人,更看熟黃粱。
“吾語未可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