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多穎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生子多穎悟”全詩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穎悟,得報豈汝欺。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穎悟,得報豈汝欺。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中文譯文:
佛法在中原傳播,儒者為此感到恥辱。
功德行為在深深地發生,又怎能辜負當時的責任。
這個地方歷經久遠的積淀,模糊無名的黑色布料。
治理生活,守護家庭,卻使人產生懷疑。
不知道酒肉是否正確,是否能擺脫生死的紛爭。
哦,吳閩之間繁華燦爛,佛教事務無法思考。
生了聰明悟性的子嗣,得到回報,又豈能欺騙你?
時機已經成熟,正法眼一經展現,照耀眾生。
誰能成為城中的英豪,勤奮地吟誦我這首詩。
詩意和賞析:
《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儒家思想與佛教信仰為主題,表達了對佛法與儒學的思考與對比。
詩中首先提到佛法在中原傳播,而儒者對此感到恥辱。這反映了當時佛教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但傳統的儒家學者對佛教持有一定的排斥態度。
接著,詩人談及功德行為,表示這些行為雖然在深深地發生,卻不為人所知。這暗示了一種隱秘而無名的善行,又與儒家強調的明德相對應。
詩中還提到治理生活、守護家庭的人,卻使人產生懷疑。這可能指的是在佛教與儒學的價值觀沖突下,一些人對于如何正確生活和履行社會角色感到困惑和迷茫。
接下來,詩人思考酒肉是否正確,是否能超越生死的紛爭。這可以理解為對人生追求和境界的思考,對于佛教的解脫與儒學的人生觀存在的疑問。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吳閩之間繁華燦爛,指的是當時的吳、閩兩地,佛教的事務繁盛,但又讓人難以思考。這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繁榮的觀察和疑問。
最后,詩人提到生了聰明悟性的子嗣,得到回報,又豈能欺騙你。這可能是對于佛教信仰的回應,認為佛教的修行可以帶來智慧和福報,并強調了誠實與真實的重要性。
整首詩以對佛法與儒學的思考和對比為主題,探討了信仰、道德和人生意義的問題。通過對佛教和儒學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疑問和反問等修辭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
這首詩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提供了對于佛法與儒學的不同觀點和思考。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環境和人們對于信仰與人生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生子多穎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nǐ gǔ jiǔ shǒu
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
fó fǎ xíng zhōng yuán, rú zhě chǐ lùn zī.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gōng shī míng míng zhōng, yì hé fù dāng shí.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cǐ fāng jiù zá rǎn, hún hún wú míng zī.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zhì shēng shǒu jiā shì, zuò shǐ sī rén yí.
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
wèi zhī jiǔ ròu fēi, néng yǔ shēng sǐ cí.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chì zāi wú mǐn jiān, fó shì bù kě sī.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shēng zǐ duō yǐng wù, dé bào qǐ rǔ qī.
生子多穎悟,得報豈汝欺。
shí bǐ zhèng fǎ yǎn, yī chū zhào yào zhī.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shuí wèi yì zhōng háo, qín sòng wǒ cǐ shī.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生子多穎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