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年老賓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它年老賓佐”全詩
幕府方閑暇,歌鐘得縱陪。
它年老賓佐,過國泣樓臺。
猶有墳碑在,仍令故客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軍在河上,仗鉞喜公來。
宿營地方閑暇,歌鐘得縱陪。
他年老賓佐,過國泣樓臺。
猶有墳碑在,仍令故客開。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為王君貺的宣徽職位挽詞而作。詩人描述了自己從軍在河上的情景,并表達了對王君貺的喜愛和敬佩之情。他稱贊王君貺在宿營時風閑雅逸,可以隨時與歌鐘共度時光。詩人預言,當他們年老時,王君貺將成為國家的重要輔佐人物,甚至泣訴于樓臺之上。最后,詩人提到,即使他們離世后,仍然會有墳墓和碑文留下,繼續讓那些熟悉他們的人前來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王君貺的深厚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詩人以軍旅生涯為背景,寫出了戰士們在軍中相互扶持的情景,同時也表達了對王君貺作為友人和同事的贊賞。詩中的描寫簡潔明了,語言質樸自然,給人以親切感。通過詩詞的結構,蘇轍表達了對友情和忠誠的主題,以及對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強調。整首詩詞既有壯麗的景象,又有深刻的情感,使人產生共鳴。
此外,詩人還通過描繪未來的景象和對仍然留存的墳墓的提及,表達了對友情的長久和對友人的紀念之情。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思熟慮和情感真摯的感覺,既展現了友情的美好,又呼喚了人們對友誼的珍惜與回憶。
總之,蘇轍的《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通過對友情的歌頌和對未來的展望,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樸實的描寫,揭示了人情世故中的真摯情感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堅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它年老賓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jūn kuàng xuān huī wǎn cí sān shǒu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
cóng jūn zài hé shàng, zhàng yuè xǐ gōng lái.
從軍在河上,仗鉞喜公來。
mù fǔ fāng xián xiá, gē zhōng dé zòng péi.
幕府方閑暇,歌鐘得縱陪。
tā nián lǎo bīn zuǒ, guò guó qì lóu tái.
它年老賓佐,過國泣樓臺。
yóu yǒu fén bēi zài, réng lìng gù kè kāi.
猶有墳碑在,仍令故客開。
“它年老賓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