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破甑復誰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中破甑復誰悲”全詩
千人上冢鄉關動,五馬行春雨澤隨。
醉里墜車初未覺,道中破甑復誰悲。
西行漫遣親明喜,早賦陶翁歸去詩。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懷印徒行尚故衣,
邸中掾史見猶疑。
千人上冢鄉關動,
五馬行春雨澤隨。
醉里墜車初未覺,
道中破甑復誰悲。
西行漫遣親明喜,
早賦陶翁歸去詩。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送別李曼朝離開郡西歸鄉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旅途中的種種不舍和思念之情,以及對李曼朝遠行歸鄉的祝福和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素材,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別離的感受。
首節“懷印徒行尚故衣,邸中掾史見猶疑。”表達了作者身份的卑微和離別時的不舍之情。作者身著舊衣,帶著官印獨自踏上旅途,邸宅中的掾史看著他離去,心中也充滿猶豫和不舍。
第二節“千人上冢鄉關動,五馬行春雨澤隨。”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千人上山埋葬先人,鄉關之中的動蕩和喧囂,五馬行進時,春雨伴隨著他們的旅程,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第三節“醉里墜車初未覺,道中破甑復誰悲。”以詩人自己的經歷描寫了旅途中的意外和困境。詩人醉酒后從車上摔下來,醒來時還未察覺,路上的陶罐也被打破了,這里暗示了旅途的艱辛和不可預測的遭遇。
最后一節“西行漫遣親明喜,早賦陶翁歸去詩。”表達了詩人對李曼朝遠行歸鄉的祝福和贊美。詩人希望李曼朝在西行的旅途中能夠暢快地放松身心,同時也期待他早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像陶淵明一樣歸去之后能夠留下美好的詩篇。
整首詩詞以自然的描寫、充滿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蘇轍對離別和歸鄉的復雜情感的體悟,同時也賦予了讀者對旅途、別離和歸家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道中破甑復誰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màn cháo sàn dé jùn xī guī liú bié èr shǒu
次韻李曼朝散得郡西歸留別二首
huái yìn tú xíng shàng gù yī, dǐ zhōng yuàn shǐ jiàn yóu yí.
懷印徒行尚故衣,邸中掾史見猶疑。
qiān rén shàng zhǒng xiāng guān dòng, wǔ mǎ xíng chūn yǔ zé suí.
千人上冢鄉關動,五馬行春雨澤隨。
zuì lǐ zhuì chē chū wèi jué, dào zhōng pò zèng fù shuí bēi.
醉里墜車初未覺,道中破甑復誰悲。
xī xíng màn qiǎn qīn míng xǐ, zǎo fù táo wēng guī qù shī.
西行漫遣親明喜,早賦陶翁歸去詩。
“道中破甑復誰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