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驅本為中原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馳驅本為中原用”全詩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過楊無敵廟》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過楊無敵廟》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祠寂寞寄關門,
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
太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
嘗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
誅彤聊足慰忠魂。
中文譯文:
行駛至楊無敵的廟宇,廟中顯得寂寞冷清,我寄托著對關門的思念。
野草尚且知道要避開血痕,感嘆戰爭的殘酷和傷痛。
一次失敗雖然可憐,但并非由于戰爭的錯誤,而是因為過于剛毅,令人憂慮輿論的評判。
我馳驅奔赴邊疆,本是為了中原的利益,曾享受過異域的尊重。
我希望能與你相比,像周子隱一樣隱藏自己的才華和品德,以此來安慰忠誠的靈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奉使契丹的心路歷程。他在邊疆行使職責時,感受到了孤獨和寂寞,同時也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傷痕和殘酷。詩中表達了他對戰爭的反思,認為一次失敗并非因為戰爭的過錯,而是由于自己過于剛毅,害怕輿論的批評。
蘇轍還表達了對中原和邊疆的對比。他原本是奔赴邊疆為中原服務的,曾經在異域受到尊敬。然而,他希望能像古代文學人物周子隱一樣,隱藏自己的才華和品德,以此來慰藉自己忠誠的靈魂。
整首詩詞抒發了蘇轍內心的矛盾和思考。他在邊疆執勤時感受到了孤獨和憂慮,同時也對戰爭的殘酷有所觸動。他對自己過于剛毅的性格產生了反思,并希望通過隱藏自己的才華和品德來獲得內心的安慰。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描繪,反映了當時邊疆官員的心態和處境,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馳驅本為中原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guò yáng wú dí miào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過楊無敵廟
xíng cí jì mò jì guān mén, yě cǎo yóu zhī bì xuè hén.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yī bài kě lián fēi zhàn zuì, tài gāng jiē dú wèi rén yán.
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
chí qū běn wèi zhōng yuán yòng, cháng xiǎng néng lìng yì yù zūn, wǒ yù bǐ jūn zhōu zi yǐn, zhū tóng liáo zú wèi zhōng hún.
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馳驅本為中原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