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墻每欲隨飛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墻每欲隨飛蝶”全詩
過墻每欲隨飛蝶,歸舍誰憐已莫鴉。
幽客偶來成晚飯,野僧何日寄新茶。
三年氣味長如此,歸計遲遲也自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適東軒即事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適東軒即事三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看東鄰五畝花,
茅檐竹戶野人家。
過墻每欲隨飛蝶,
歸舍誰憐已莫鴉。
幽客偶來成晚飯,
野僧何日寄新茶。
三年氣味長如此,
歸計遲遲也自嘉。
詩意: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描繪了東鄰五畝花開放的美景,茅檐竹戶的野人家,以及詩人常常想要跟隨飛蝶逾墻而去,但回到自己的住處卻無人關注。詩人感嘆自己作為幽客,來到這里已經三年,對這里的氣味和環境習慣了,對歸家的計劃也變得漸漸滯后,但他從中找到了一種滿足和自我安慰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中的五畝花、茅檐竹戶等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鄉村景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向往。詩人希望能夠隨飛蝶逾墻而去,感受更廣闊的世界,但卻發現回到自己的家中卻無人關注,這種落差讓他感到孤獨和無奈。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幽客的心情。他在這個地方已經三年,習慣了這里的氣味和環境,對歸家的計劃也漸漸拖延。然而,他在這種滯留的過程中尋找到了滿足和自我安慰的心情,感到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詩人作為幽客的獨特體驗和對現狀的接受與滿足。
“過墻每欲隨飛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shì dōng xuān jí shì sān shǒu
次韻王適東軒即事三首
yǎn kàn dōng lín wǔ mǔ huā, máo yán zhú hù yě rén jiā.
眼看東鄰五畝花,茅檐竹戶野人家。
guò qiáng měi yù suí fēi dié, guī shě shuí lián yǐ mò yā.
過墻每欲隨飛蝶,歸舍誰憐已莫鴉。
yōu kè ǒu lái chéng wǎn fàn, yě sēng hé rì jì xīn chá.
幽客偶來成晚飯,野僧何日寄新茶。
sān nián qì wèi zhǎng rú cǐ, guī jì chí chí yě zì jiā.
三年氣味長如此,歸計遲遲也自嘉。
“過墻每欲隨飛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