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頓與客心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泉頓與客心閑”全詩
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是蘇轍寫的一首詩,描繪了他五月訪廬山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當年五月訪廬山,
山翠浮聲寢食間。
藤杖復隨春色到,
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
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
扁舟應逐好風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五月份訪問廬山的情景。他形容廬山的美麗景色和寧靜的環境,以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詩中表達了對山水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心靈的寧靜。
賞析:
這首詩以廬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廬山的山翠、春色、寒泉和驚雷等自然景觀。
詩的開頭寫道“當年五月訪廬山”,表明了詩人回憶起過去的經歷。接著描述了山翠浮動的景色,顯示了廬山的美麗和壯麗。藤杖隨著春色到來,寒泉使客人的心境平靜。這里藤杖和寒泉都是廬山的自然元素,通過與人的互動,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接下來是巖頭懸掛的煎茶,這一景象展示了詩人品茗的閑適和悠閑的生活態度。峽口的驚雷和泛葉則給人以自然界的震撼和變化。最后兩句描繪了等待新雨的到來,期盼著乘著順風返回前方的村莊。整首詩以描繪廬山的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感受為主線,通過自然景觀的變化和人的情感反應,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在賞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轍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自然美的贊美。他通過描繪廬山的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情感體驗,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環境中。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感悟,同時也傳遞了他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
“寒泉頓與客心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ú shān liú yǐ gōng yuàn wū bì sān jué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dāng nián wǔ yuè fǎng lú shān, shān cuì fú shēng qǐn shí jiān.
當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浮聲寢食間。
téng zhàng fù suí chūn sè dào, hán quán dùn yǔ kè xīn xián.
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
yán tóu xuán bù jiān chá zú, xiá kǒu jīng léi fàn yè qiān.
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
dài de qián cūn xīn yǔ biàn, piān zhōu yīng zhú hǎo fēng hái.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
“寒泉頓與客心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