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身青瑯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桐身青瑯玕”全詩
落落出軒墀,亭亭奉閑燕。
夜聲疏雨滴,午影微風轉。
秋飚一凌亂,淅瀝驚蔥倩。
朝日失繁陰,青苔覆遺片。
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桐身青瑯玕,
桐葉蒲葵扇。
落落出軒墀,
亭亭奉閑燕。
夜聲疏雨滴,
午影微風轉。
秋飚一凌亂,
淅瀝驚蔥倩。
朝日失繁陰,
青苔覆遺片。
空使坐中人,
慨然嗟物變。
譯文:
桐樹高大挺拔,翠綠的樹干如玉一般光亮;
桐樹的葉子像蒲葵扇一樣茂盛。
它們優雅地生長在庭院中,
仿佛在恭敬地迎接停留的燕子。
夜晚的雨聲稀疏地滴落,
正午的陽光投下微風吹動的陰影。
秋風帶來一陣混亂,
雨滴擊打著青翠的枝葉,發出淅瀝的聲音。
早晨的陽光透不進濃密的蔭蔽,
青苔覆蓋著墜落的樹葉碎片。
這讓人坐在其中的人感到空虛,
唏噓著物是人非的變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蘇轍所見到的一個桐樹。桐樹高大挺拔,樹干光亮,葉子茂盛如蒲葵扇,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詩中提到桐樹生長在官舍的庭院中,仿佛在恭敬地迎接停留的燕子,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詩中通過描寫雨聲、陽光和風的變化,表現了桐樹在不同時間和氣候條件下的景象變化。夜晚的雨聲稀疏,午后的陽光投下微風吹動的陰影,展現了桐樹生命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隨后,秋風帶來的混亂和雨滴打擊枝葉的聲音,使得整個場景顯得有些驚蔥倩(即突兀而美麗),在平靜中帶來一絲觸動。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思考。朝陽無法照射到樹蔭濃密的地方,青苔覆蓋著墜落的樹葉碎片,這讓人感到物是人非的變遷,思考著歲月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以桐樹為主題,通過對桐樹的描寫和景象變化的表達,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和人生的哲理,引發讀者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桐樹的描繪,也展現了蘇轍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美的敏感。
“桐身青瑯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ān yú zi jùn yì chāng guān shě bā yǒng tóng xuān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
tóng shēn qīng láng gān, tóng yè pú kuí shàn.
桐身青瑯玕,桐葉蒲葵扇。
luò luò chū xuān chí, tíng tíng fèng xián yàn.
落落出軒墀,亭亭奉閑燕。
yè shēng shū yǔ dī, wǔ yǐng wēi fēng zhuǎn.
夜聲疏雨滴,午影微風轉。
qiū biāo yī líng luàn, xī lì jīng cōng qiàn.
秋飚一凌亂,淅瀝驚蔥倩。
cháo rì shī fán yīn, qīng tái fù yí piàn.
朝日失繁陰,青苔覆遺片。
kōng shǐ zuò zhōng rén, kǎi rán jiē wù biàn.
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
“桐身青瑯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