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高深已有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卜筑高深已有山”全詩
穿墻白練秋聲細,照屋清銅曉色鮮。
已放魚蝦嫌跳擲,更除萍藻任漪漣。
只應明月中霄下,長共禪心相向圓。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掬泉軒》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掬泉軒》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卜筑高深已有山,
起居清潤可無泉。
穿墻白練秋聲細,
照屋清銅曉色鮮。
已放魚蝦嫌跳擲,
更除萍藻任漪漣。
只應明月中霄下,
長共禪心相向圓。
中文譯文:
卜筑高深的房屋已如山峰聳立,
居住其中的清凈宜無泉水。
穿越墻壁傳來白練般細膩的秋聲,
照亮房屋的清澈銅鏡,拂曉的色彩鮮明。
已經放過魚蝦,不再因它們的跳躍而有所顧忌,
更將污濁的水草任其漂浮和漣漪。
只應該在明月從霄漢降下的時刻,
長久地與禪心相向、互相映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在宋代時期創作的作品,是為了和毛國鎮白云莊的主人共同欣賞莊園之美而寫的五首詩之一,這首題為《掬泉軒》。
詩中描繪了一個高深的房屋,仿佛是一座山峰聳立,居住其中的環境清凈宜人,沒有泉水的喧擾,生活恬靜自然。墻壁之間傳來的聲音如同白練般細膩,將秋天的寧靜氛圍傳遞給人們。清澈的銅鏡在拂曉時分反射出明亮的光彩,給房屋帶來生機和活力。
詩人表達了對于禪心的追求和向往。他已經摒棄了世俗的紛擾,不再被魚蝦的跳躍所困擾,也將污濁的水草放任其漂浮,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內心的凈化和超脫。他認為只有在明月從高空降臨的時刻,禪心才能與之相應,相互映照,達到內心的圓融和寧靜。
整首詩以簡約而含蓄的語言,展現了蘇轍對于清凈和禪意的追求。通過描寫房屋和自然景物,他表達了對于心靈和諧、寧靜的向往。這首詩在寫景的同時,融入了禪宗的哲思,以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內涵吸引讀者,讓人心生向往和思考。
“卜筑高深已有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áo guó zhèn bái yún zhuāng wǔ yǒng jū quán xuān
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掬泉軒
bo zhù gāo shēn yǐ yǒu shān, qǐ jū qīng rùn kě wú quán.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潤可無泉。
chuān qiáng bái liàn qiū shēng xì, zhào wū qīng tóng xiǎo sè xiān.
穿墻白練秋聲細,照屋清銅曉色鮮。
yǐ fàng yú xiā xián tiào zhì, gèng chú píng zǎo rèn yī lián.
已放魚蝦嫌跳擲,更除萍藻任漪漣。
zhǐ yīng míng yuè zhōng xiāo xià, zhǎng gòng chán xīn xiāng xiàng yuán.
只應明月中霄下,長共禪心相向圓。
“卜筑高深已有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