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陵朝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縹緲陵朝陽”全詩
駕言念長道,未暇升崇岡。
今聞寶峰上,縹緲陵朝陽。
三休引蘿蔓,一覽窮蒼茫。
微云靄雙劍,落日明故鄉。
奔馳跡未安,山藪意自長。
漂搖萬里外,手把新詩章。
宦游不忘歸,何異鳥欲翔。
塵土污顏面,年華侵鬢霜。
何時首歸路,所至聊彷徨。
樽俎逢故人,亭謝凝清光。
為我具斗酒,宿恨猶可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寶峰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寶峰亭》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曾經路過益昌城,未曾登上君子堂。
駕車行駛時思念長久的道路,未有時間登上崇山之巔。
如今聽說寶峰山頂,繚繞著朝陽的云霧。
三次休息引來了蔓藤,一覽無垠的蒼茫。
微云如劍般飄散,夕陽照亮了我故鄉的景色。
奔馳的足跡尚未安定,山野的意境自然生長。
漂泊在萬里之外,手中把握著新的詩章。
作為官員游歷不忘歸家,何異于鳥兒欲展翅高飛。
塵土弄臟了面容,歲月侵蝕了鬢發。
何時能尋到歸程的路,所到之處只能彷徨。
酒杯中遇見故友,亭臺上凝結著清明的光芒。
為我斟滿斗酒,過去的遺憾或可彌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蘇轍游歷過程中的心境和思考。詩人回憶起曾經經過的益昌城,但未曾登上君子堂,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高尚境界的向往。然后,詩人聽說了寶峰山頂的美景,用縹緲的云霧和朝陽來描繪山頂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遠方的向往。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思考。他感嘆自己奔波勞累,心境未能得到安寧,但仍然懷揣著詩篇創作的激情。詩人以宦游者的身份,始終牽掛著歸家的心愿,將自己比作欲飛翔的鳥兒,表達了對歸鄉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詩則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的思念和對過去遺憾的補償的愿望。他希望能在亭臺上與故友相逢,分享喜悅,凝聚清明的光芒。他期待故友為他斟滿酒,寄托了對過去未能圓滿的遺憾的寄望。整首詩以游歷、追求理想、思念故友和尋求心靈慰藉為主題,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縹緲陵朝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ān yú zi jùn yì chāng guān shě bā yǒng bǎo fēng tíng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寶峰亭
xī guò yì chāng chéng, mò dēng jūn zǐ táng.
昔過益昌城,莫登君子堂。
jià yán niàn zhǎng dào, wèi xiá shēng chóng gāng.
駕言念長道,未暇升崇岡。
jīn wén bǎo fēng shàng, piāo miǎo líng zhāo yáng.
今聞寶峰上,縹緲陵朝陽。
sān xiū yǐn luó màn, yī lǎn qióng cāng máng.
三休引蘿蔓,一覽窮蒼茫。
wēi yún ǎi shuāng jiàn, luò rì míng gù xiāng.
微云靄雙劍,落日明故鄉。
bēn chí jī wèi ān, shān sǒu yì zì zhǎng.
奔馳跡未安,山藪意自長。
piāo yáo wàn lǐ wài, shǒu bà xīn shī zhāng.
漂搖萬里外,手把新詩章。
huàn yóu bù wàng guī, hé yì niǎo yù xiáng.
宦游不忘歸,何異鳥欲翔。
chén tǔ wū yán miàn, nián huá qīn bìn shuāng.
塵土污顏面,年華侵鬢霜。
hé shí shǒu guī lù, suǒ zhì liáo páng huáng.
何時首歸路,所至聊彷徨。
zūn zǔ féng gù rén, tíng xiè níng qīng guāng.
樽俎逢故人,亭謝凝清光。
wèi wǒ jù dǒu jiǔ, sù hèn yóu kě cháng.
為我具斗酒,宿恨猶可償。
“縹緲陵朝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