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舉墜干戈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興亡舉墜干戈際”全詩
后來秦漢何堪數,跋扈飛揚得幾年。
乾德年中初一新,頹垣破瓦委荊榛。
興亡舉墜干戈際,閑暇方知國有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秋祀高禖二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祀高禖二絕》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蕩蕩巍巍堯舜前,
一丘惟見柏森然。
后來秦漢何堪數,
跋扈飛揚得幾年。
乾德年中初一新,
頹垣破瓦委荊榛。
興亡舉墜干戈際,
閑暇方知國有人。
譯文:
崇高的古代帝王堯舜已逝去,
只有一座墳丘上的柏樹還矗立。
后來的秦漢帝王,何能相比,
傲慢自大,短暫的輝煌又有幾年。
乾德年間的初一,新的一年開始,
頹垣破瓦,荒廢的墻垣上長滿了荊棘。
國家的興衰和人們的生死,
只有在閑暇時才能真正體會到。
詩意:
這首詩詞以秋天舉行祭祀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古代帝王與后來的統治者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興衰更迭的思考。詩人借用堯舜這一古代帝王的象征,表達了對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而后來的秦漢帝王則被批評為傲慢短暫的存在。詩人通過描繪頹廢的景象和長滿荊棘的墻垣,表達了對國家衰敗的感嘆。最后一句“閑暇方知國有人”,則表達了在平靜時期才能真正認識到國家的存在與價值。
賞析:
蘇轍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古代帝王的對比,抒發了對國家興衰的感慨。他通過描繪頹廢的景象,將這種感慨更加鮮明地表達出來。詩中所描繪的一丘孤峭的柏樹象征著堯舜這類偉大的古代帝王,而后文所提到的頹垣破瓦和荊棘則象征著國家的衰敗和動蕩。整首詩詞以簡練精煉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呈現出一種深沉而凝重的氛圍。通過對歷史的回望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人喚起了讀者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興亡舉墜干戈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sì gāo méi èr jué
秋祀高禖二絕
dàng dàng wēi wēi yáo shùn qián, yī qiū wéi jiàn bǎi sēn rán.
蕩蕩巍巍堯舜前,一丘惟見柏森然。
hòu lái qín hàn hé kān shù, bá hù fēi yáng dé jǐ nián.
后來秦漢何堪數,跋扈飛揚得幾年。
qián dé nián zhōng chū yī xīn, tuí yuán pò wǎ wěi jīng zhēn.
乾德年中初一新,頹垣破瓦委荊榛。
xīng wáng jǔ zhuì gān gē jì, xián xiá fāng zhī guó yǒu rén.
興亡舉墜干戈際,閑暇方知國有人。
“興亡舉墜干戈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