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作泗濱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遂作泗濱老”全詩
因營山前宅,遂作泗濱老。
奇窮少成事,飽暖未應早。
愿輸橐中裝,田家近無報。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數畝宮,懸知迫枯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買爾家田,歸種三頃稻。
因營山前宅,遂作泗濱老。
奇窮少成事,飽暖未應早。
愿輸橐中裝,田家近無報。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數畝宮,懸知迫枯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蘇轍描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心境,表達了對平淡普通生活的向往和對命運無常的領悟。他希望能夠買下一片田地,種植三頃稻谷,過上安穩的生活。然而,他所能做的卻只是修建一座山前的小屋,在泗水邊度過晚年。他認為自己的命運奇特而貧窮,少有成就,盡管生活溫飽卻來得晚了。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輸送給田家,但周圍的人對他的付出并不報答。他感慨自己一生百事不遂,但在這個夜晚他卻能笑出聲來。最后,他描繪了未來可能會有的宮殿,但他也明白這種富貴可能會加快衰老的步伐。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人生的矛盾思考和對命運的隨遇而安的態度。他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感慨表現出了一種隱逸之志。他對自己的經歷和命運的描述充滿了感慨和不甘,但又不失幽默和豁達。他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使人們產生共鳴。他希望能過上安穩的生活,但他也明白命運無法完全掌控,只能順應其中。最后幾句的描繪,既展示了對未來的向往,也提醒人們富貴可能帶來的憂慮和衰老。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淡泊而追求內心平和的境界,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遂作泗濱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zì xú yí hú jiāng guò sòng dōu tú zhōng jiàn jì wǔ shǒu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yù mǎi ěr jiā tián, guī zhǒng sān qǐng dào.
欲買爾家田,歸種三頃稻。
yīn yíng shān qián zhái, suì zuò sì bīn lǎo.
因營山前宅,遂作泗濱老。
qí qióng shào chéng shì, bǎo nuǎn wèi yīng zǎo.
奇窮少成事,飽暖未應早。
yuàn shū tuó zhōng zhuāng, tián jiā jìn wú bào.
愿輸橐中裝,田家近無報。
píng shēng bǎi bù suí, jīn xī yī xiào dào.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tā nián shù mǔ gōng, xuán zhī pò kū gǎo.
它年數畝宮,懸知迫枯槁。
“遂作泗濱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