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經懷沃漏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憂患經懷沃漏卮”全詩
定心稍覺無來往,時事誰能問是非。
祿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無譏。
交游散盡余親戚,酒熟時來一叩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十日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日二首》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官場上的得失與憂患。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憂患經懷沃漏卮,
榮華過眼脫輕衣。
定心稍覺無來往,
時事誰能問是非。
祿去身安常自喜,
宅成囊竭可無譏。
交游散盡余親戚,
酒熟時來一叩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在官場上的感受和思考。詩詞的主題是人生的變幻和人世間的虛妄榮華,以及作者面對權勢和名利的態度。通過描寫官場的得失和憂患,蘇轍表達了對世事的無奈和疑問,以及對個人安寧和內心定力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轍的感慨和心境。首句“憂患經懷沃漏卮”意味著作者內心的憂慮和困擾,以及時間的流逝。榮華過眼,脫去輕衣,表達了作者對權勢名利的淡漠態度和對世事變幻的看透。接下來的兩句“定心稍覺無來往,時事誰能問是非”反映了作者對世事的疑惑和對真理的追尋。
下半部分的詩句中,蘇轍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官場的失意和對安寧生活的向往。他說“祿去身安常自喜”,意味著離開官場后,他能夠過上平靜自在的生活,并為此感到高興。而“宅成囊竭可無譏”則表示即使家境貧困,也不會有人嘲笑他,因為他已經擺脫了追求財富的欲望。
最后兩句“交游散盡余親戚,酒熟時來一叩扉”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親情的失望。他的交游散盡,親戚們也漸漸疏遠,只有在酒醉時才有人來敲門。這句話暗示了人際關系的虛假和世事的無常。
總的來說,《十日二首》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思考和對名利的冷漠態度。詩中融入了對人生的思索和對內心安寧的追求,反映了蘇轍的獨立精神和對世俗欲望的超脫。
“憂患經懷沃漏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rì èr shǒu
十日二首
yōu huàn jīng huái wò lòu zhī, róng huá guò yǎn tuō qīng yī.
憂患經懷沃漏卮,榮華過眼脫輕衣。
dìng xīn shāo jué wú lái wǎng, shí shì shuí néng wèn shì fēi.
定心稍覺無來往,時事誰能問是非。
lù qù shēn ān cháng zì xǐ, zhái chéng náng jié kě wú jī.
祿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無譏。
jiāo yóu sǎn jǐn yú qīn qī, jiǔ shú shí lái yī kòu fēi.
交游散盡余親戚,酒熟時來一叩扉。
“憂患經懷沃漏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