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鼓旗聞苦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日鼓旗聞苦戰”全詩
卷聲風雨中庭起,筆勢云煙累幅長。
病眼尚能分白黑,眾毛空復數驪黃。
禁中已許公孫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衰病相侵眼漸昏,青燈細字苦勞神。
遍看大軸知無力,聽誦奇篇賴有人。
前日鼓旗聞苦戰,明朝雷雨出潛鱗。
殿廬困極唯思睡,卻憶登科似后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集賢殿考試罷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集賢殿考試罷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振鷺紛紛未著行,
初従江海覘清光。
卷聲風雨中庭起,
筆勢云煙累幅長。
病眼尚能分白黑,
眾毛空復數驪黃。
禁中已許公孫第,
得失何私物自忙。
衰病相侵眼漸昏,
青燈細字苦勞神。
遍看大軸知無力,
聽誦奇篇賴有人。
前日鼓旗聞苦戰,
明朝雷雨出潛鱗。
殿廬困極唯思睡,
卻憶登科似后身。
中文譯文:
振起的鷺鳥紛紛未能飛翔,
初次從江海間觀賞清澈的光芒。
紙卷聲在風雨中庭中起伏,
字筆的氣勢如云煙般連綿不斷。
即使眼睛患病也能分辨黑白,
眾多毛發毫無用處,數著黃色的。
禁中已經容許了公孫第(指作者的住所),
得失之事何必自私地忙碌。
衰老和疾病相互侵襲,眼睛漸漸昏暗,
在青燈下辛苦地書寫細小的字,勞累了神思。
翻看那些巨軸,知道自己已無力回天,
但幸好還有人傾聽我朗誦的奇篇。
前一天聽到鼓聲和旗幟傳來苦戰的消息,
明天早晨雷雨將會席卷而來,顯露出隱藏的魚鱗。
宮殿困頓極度,只想睡覺,
然而又回憶起登科(指考試中舉)的情形,仿佛后來的身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蘇轍在集賢殿考試后的心情和境遇。他觀賞著江海之間的美景,卻無法自由地振翅飛翔,象征他受到制約和束縛。風雨中的紙卷聲和云煙般連綿的字勢,表達了他在寫作中的奮發和執著。
作者坦誠地提到自己的病眼,但盡管如此,他仍能辨別黑白,對世事有所洞察。眾多無用的瑣事和物質得失并不是他關注的焦點,他關注的是自己的創作和思考。
詩中也透露出作者的衰老和疾病,他的眼睛漸漸昏暗,但他依然辛勤地書寫細小的字句,表現了他對文學的堅持和努力。即使感到力不從心,但有人愿意傾聽他的朗誦,這種觸動使他感到欣慰和滿足。
最后,作者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登科經歷,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希望和激情的時刻。這種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困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在考試罷后的復雜情感。
整首詩抒發了蘇轍在集賢殿考試罷后的心境和境遇。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自我反思和回憶,表達了他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文學創作的堅守。他展現了對美景的欣賞、對病痛的抱怨、對創作的努力以及對過去與未來的對比。整首詩字句簡練,意境深遠,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前日鼓旗聞苦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xián diàn kǎo shì bà èr shǒu
集賢殿考試罷二首
zhèn lù fēn fēn wèi zhe xíng, chū cóng jiāng hǎi chān qīng guāng.
振鷺紛紛未著行,初従江海覘清光。
juǎn shēng fēng yǔ zhōng tíng qǐ, bǐ shì yún yān lèi fú zhǎng.
卷聲風雨中庭起,筆勢云煙累幅長。
bìng yǎn shàng néng fēn bái hēi, zhòng máo kōng fù shù lí huáng.
病眼尚能分白黑,眾毛空復數驪黃。
jìn zhōng yǐ xǔ gōng sūn dì, dé shī hé sī wù zì máng.
禁中已許公孫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shuāi bìng xiāng qīn yǎn jiàn hūn, qīng dēng xì zì kǔ láo shén.
衰病相侵眼漸昏,青燈細字苦勞神。
biàn kàn dà zhòu zhī wú lì, tīng sòng qí piān lài yǒu rén.
遍看大軸知無力,聽誦奇篇賴有人。
qián rì gǔ qí wén kǔ zhàn, míng cháo léi yǔ chū qián lín.
前日鼓旗聞苦戰,明朝雷雨出潛鱗。
diàn lú kùn jí wéi sī shuì, què yì dēng kē shì hòu shēn.
殿廬困極唯思睡,卻憶登科似后身。
“前日鼓旗聞苦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