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須三月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糧須三月聚”全詩
缺防舊通市,流潦幾入屋。
雖幸廩粟空,猶惜畦蔬綠。
鹿駭不擇音,鴻羈分遵陸。
室誚曾子還,城謳華元衄。
中情久岑寂,外物競排蹙。
設心等一慈,開懷受諸毒。
道力雖未究,游波偶然伏。
糧須三月聚,艾要七年蓄。
君恩許北還,從此當退縮。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侄過江漲》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侄過江漲》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江水上漲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困境和無奈。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沉的夏天轉化為秋天,
大雨傾瀉,小溪變成污濁的河。
沒有合適的防范措施,老舊的市集相通,
洪水泛濫,幾乎涌入我的房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所處的環境困境。夏天的陰沉天氣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秋天,大雨傾瀉,小溪因此變成了污濁的河流。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洪設施,洪水泛濫,幾乎侵入了作者的屋內。這些景象揭示了作者對于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困擾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作者所見所思。通過描寫陰沉的夏天轉化為秋天、大雨傾瀉和小溪變成污濁的河流,作者展示了自然環境的變化和災害的來臨。在描述這種困境時,作者沒有過多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是通過客觀的描寫來傳達他的感受。
詩中還反映了作者關注社會問題和人的生存環境的關懷。作者提到缺乏防洪設施和老舊市集相通,意味著社會對于災害防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同時,洪水泛濫進入作者的屋內,暗示了人們在災害面前的無力和無奈。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環境困境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感嘆。在無奈之中,作者仍表達了對于糧食和農作物的珍惜,以及對于個人信仰和內心的寬容和堅定。這首詩詞雖然簡短,但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隱含的意義,展示了作者對于生活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糧須三月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í guò jiāng zhǎng
次韻侄過江漲
yīn yín xià wèi qiū, yǔ bào xī zuò dú.
陰淫夏為秋,雨暴溪作瀆。
quē fáng jiù tōng shì, liú lǎo jǐ rù wū.
缺防舊通市,流潦幾入屋。
suī xìng lǐn sù kōng, yóu xī qí shū lǜ.
雖幸廩粟空,猶惜畦蔬綠。
lù hài bù zé yīn, hóng jī fēn zūn lù.
鹿駭不擇音,鴻羈分遵陸。
shì qiào zēng zǐ hái, chéng ōu huá yuán nǜ.
室誚曾子還,城謳華元衄。
zhōng qíng jiǔ cén jì, wài wù jìng pái cù.
中情久岑寂,外物競排蹙。
shè xīn děng yī cí, kāi huái shòu zhū dú.
設心等一慈,開懷受諸毒。
dào lì suī wèi jiū, yóu bō ǒu rán fú.
道力雖未究,游波偶然伏。
liáng xū sān yuè jù, ài yào qī nián xù.
糧須三月聚,艾要七年蓄。
jūn ēn xǔ běi hái, cóng cǐ dāng tuì suō.
君恩許北還,從此當退縮。
“糧須三月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