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自粗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落自粗疏”全詩
宗黨半天末,存亡驚素書。
佳城東嶺外,茂木故阡余。
遙想千車送,臨江涕滿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詞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詞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詞二首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黨半天末,存亡驚素書。
佳城東嶺外,茂木故阡余。
遙想千車送,臨江涕滿裾。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為逝去的嫂子蒲氏所作的挽詞。詩人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局動蕩的憂慮。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逝去嫂子的思念之情。詩的開頭,"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表達了蘇轍在官場中的坎坷經歷和自身的不幸遭遇。"宗黨半天末,存亡驚素書",揭示了當時政治斗爭的激烈和蘇轍面臨的存亡之憂。
接下來的兩句,"佳城東嶺外,茂木故阡余",描繪了詩人所處的環境,以及逝去嫂子的安葬之地。"佳城"指的是美麗的城市,"東嶺外"則指的是城市的東部山嶺。"茂木故阡余"描述了茂盛的樹木和故舊的墳墓,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人事的消逝。
最后兩句,"遙想千車送,臨江涕滿裾",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嫂子的懷念之情。"千車送"指的是喪葬時的隆重場面,詩人遙想著人們為嫂子送行的情景,"臨江涕滿裾"則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眼淚的潸然。
整首詩通過細膩而感人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亡嫂的思念之情和對時局動蕩的憂慮。同時,詩中運用了描寫自然景物的手法,將個人的悲傷與環境的凄涼相結合,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詩詞以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意境,展現了蘇轍才華橫溢的文學才能。
“流落自粗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sǎo jìng shí jūn pú shì wǎn cí èr shǒu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詞二首
huàn yóu fēi bù suí, liú luò zì cū shū.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zōng dǎng bàn tiān mò, cún wáng jīng sù shū.
宗黨半天末,存亡驚素書。
jiā chéng dōng lǐng wài, mào mù gù qiān yú.
佳城東嶺外,茂木故阡余。
yáo xiǎng qiān chē sòng, lín jiāng tì mǎn jū.
遙想千車送,臨江涕滿裾。
“流落自粗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