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衣莫雨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單衣莫雨沾”全詩
云氣重重合,江流夜夜添。
薦饑人甚困,多病我仍兼。
欲就橋南宿,單衣莫雨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陰晴不定簡唐覲秘校并敖吳二君五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陰晴不定簡唐覲秘校并敖吳二君五首》是蘇轍的一首詩,描繪了景色的變化和人們的艱難處境。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蠶眠初上簇,
麥熟正磨鎌。
云氣重重合,
江流夜夜添。
薦饑人甚困,
多病我仍兼。
欲就橋南宿,
單衣莫雨沾。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變化多端的時刻,描繪了大自然中的景色交替以及人們的艱難境況。詩中通過描寫蠶眠和麥子成熟的過程,展示了季節的變化和農作物的生長。云層密布,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這些景象都顯示了自然界的變幻無常。與此同時,詩人也描繪了人們的困境,饑餓的人們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而詩人自己則身患多種疾病,生活也并不輕松。最后,詩人渴望找到一個可以過夜的地方,希望不要讓他獨衣單裳被雨淋濕。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們困境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在描寫自然景色方面,詩人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蠶眠和麥子成熟的過程形象地描繪出來,展示了季節的更迭和農耕勞動的辛勤。同時,云層的交匯和江水的流淌,更加強調了變化無常的自然界。
在描寫人們的困境方面,詩人通過"薦饑人甚困,多病我仍兼"的句子,表達了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困境。饑餓和疾病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巨大問題,而詩人自己也身患多種疾病,這使得他對這些問題更加敏感和關注。
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和人類的境遇,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真摯的情感,傳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懷。這首詩以平實的筆觸,展示了蘇轍對社會困境的關注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
“單衣莫雨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qíng bù dìng jiǎn táng jìn mì xiào bìng áo wú èr jūn wǔ shǒu
陰晴不定簡唐覲秘校并敖吳二君五首
cán mián chū shàng cù, mài shú zhèng mó lián.
蠶眠初上簇,麥熟正磨鎌。
yún qì chóng chóng hé, jiāng liú yè yè tiān.
云氣重重合,江流夜夜添。
jiàn jī rén shén kùn, duō bìng wǒ réng jiān.
薦饑人甚困,多病我仍兼。
yù jiù qiáo nán sù, dān yī mò yǔ zhān.
欲就橋南宿,單衣莫雨沾。
“單衣莫雨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