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更求榱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勉更求榱椽”全詩
舊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
涼風八月高,扶架起南邊。
首成遺老齋,愿與客周旋。
古檜長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過清潁,有井皆甘泉。
平生隱居念,眷眷在山川。
誰言白發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師瞿曇,所遇無不安。
諸子知我懷,勉更求榱椽。
堂成鋪莞簟,無夢但安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初筑南齋》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筑南齋》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間。
舊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
涼風八月高,扶架起南邊。
首成遺老齋,愿與客周旋。
古檜長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過清潁,有井皆甘泉。
平生隱居念,眷眷在山川。
誰言白發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師瞿曇,所遇無不安。
諸子知我懷,勉更求榱椽。
堂成鋪莞簟,無夢但安眠。
詩意和賞析:
《初筑南齋》描述了詩人蘇轍修建南齋的過程和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詩人自稱年事已高,卻不自量力,興建了一座有百間房的宅院。舊屋的材料只收集了一半,而新房的材料則是從他人的山上伐取來的。他的谷倉里的糧食即將用盡,橐(口袋)里的金錢也所剩無幾。然而,盡管是八月涼風高吹,他仍努力修建南邊的齋室。齋室初成,他希望能與客人相聚,共度時光。
詩中描繪了齋室的景象,有古檜樹長達百尺,翠竹拔地而起。詩人通過描述齋室周圍的景物,表達了自然環境的美好和他對自然的鐘愛。他描述了清潁河對岸的城市,城市中的井水皆是甘泉,展示了他心中理想的居住地。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對逝去歲月的思考。他一直懷念隱居的生活,眷戀山川之間的風景。有人說他已經年老,白發蒼蒼,認為他沒有再創作詩歌的可能。然而,他自稱是佛教寺院中的僧人瞿曇的學生,他所遇到的事情都能使他安心。他希望其他學者能理解他的心愿,鼓勵他繼續追求詩歌創作。當自己的齋堂建好后,他只希望能夠鋪上簡單的莞簟(竹席),安心地睡眠,不再做夢。
整首詩以描述詩人修建齋室的過程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對安靜、寧靜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渴望。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轍對隱逸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同時也抒發了他對于人生和創作的思考。
“勉更求榱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zhù nán zhāi
初筑南齋
wǒ lǎo bù zì liàng, zhù shì yíng bǎi jiān.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間。
jiù wū shōu bàn liào, xīn cái fá tā shān.
舊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àng zhōng sù jiāng jǐn, tuó zhōng jīn yì dān.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
liáng fēng bā yuè gāo, fú jià qǐ nán biān.
涼風八月高,扶架起南邊。
shǒu chéng yí lǎo zhāi, yuàn yǔ kè zhōu xuán.
首成遺老齋,愿與客周旋。
gǔ guì zhǎng bǎi chǐ, cuì zhú sēn qiān gān.
古檜長百尺,翠竹森千竿。
gé chéng guò qīng yǐng, yǒu jǐng jiē gān quán.
隔城過清潁,有井皆甘泉。
píng shēng yǐn jū niàn, juàn juàn zài shān chuān.
平生隱居念,眷眷在山川。
shuí yán bái fà nián, yǒu zuò jìng bù rán.
誰言白發年,有作竟不然。
wǒ běn shī qú tán, suǒ yù wú bù ān.
我本師瞿曇,所遇無不安。
zhū zǐ zhī wǒ huái, miǎn gèng qiú cuī chuán.
諸子知我懷,勉更求榱椽。
táng chéng pù guǎn diàn, wú mèng dàn ān mián.
堂成鋪莞簟,無夢但安眠。
“勉更求榱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