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外仍遭城旦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補外仍遭城旦書”全詩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送顏復赴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顏復赴闕》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簟瓢未改安貧性,
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
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
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
秋風未免憶鱸魚。
中文譯文:
席上的草席和竹瓢依然保持著貧窮的本性,
但是我從前的志向仍然傳承在我心中。
雖然我看不到你因失去官職而愁苦,
但我聽說你高臥時慢慢地起身。
在官場中我早已厭倦了虛偽的言辭,
而在外任官職時卻仍然受到了朝廷的命令。
我去往何處將會安身立命,
秋風吹來時難免會想起那條鱸魚。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朋友顏之推時寫的。詩人表達了對朋友顏之推的思念和關切之情。第一句描寫了詩人的生活仍然樸素,沒有因為地位的變化而改變。第二句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仰慕和崇敬,認為他仍然堅持著自己最初的志向。第三句說詩人雖然沒有親眼見到朋友失去官職的悲傷,但是聽說他在自己的家中悠然自得。第四句描述了詩人在官場中對虛偽的厭倦,但在外地任職時仍然受到朝廷的命令束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未來去向的疑慮,同時秋風吹來時也勾起了他對過去時光的回憶。
賞析:
《送顏復赴闕》通過對朋友的送別,展現了蘇轍對友情的真摯和深沉的思考。詩中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詩人的情感和對朋友的關心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對朋友的欣賞和對官場的厭倦交織在一起,顯示了他對朋友堅守初心的敬佩和對朋友未來的擔憂。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思索,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
“補外仍遭城旦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 fù fù quē
送顏復赴闕
diàn piáo wèi gǎi ān pín xìng, fú yì yóu chuán zhí dào yú.
簟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bú jiàn shī guān chóu qī qī, dàn wén gāo wò qǐ xú xú.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jū zhōng jiù yàn jūn róng jiǎng, bǔ wài réng zāo chéng dàn shū.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cǐ qù jiāng shēn zhì hé xǔ, qiū fēng wèi miǎn yì lú yú.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補外仍遭城旦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