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麥自當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秋無麥自當書”全詩
一雪端來救焦槁,千箱乞與等親疏。
消殘瘟癘曾非藥,蝕遍陳根不用鉏。
猶恐遠村沾未足,試呼農圃問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
春秋無麥自當書,
況復秋田水潦余。
一雪端來救焦槁,
千箱乞與等親疏。
消殘瘟癘曾非藥,
蝕遍陳根不用鉏。
猶恐遠村沾未足,
試呼農圃問何如。
譯文:
喜雪三首呈獻給子駿
春天和秋天沒有麥子,我自己寫一詩來表達心情,
況且秋田里的水潦草木凋零。
一場雪來了,救了焦槁的農田,
千箱糧食請求平等對待,不分親疏。
消除瘟癘曾經無藥可醫治,
侵蝕了陳舊的根基,無需再用鋤頭。
我還擔心遠方的村莊未能得到足夠,
試著呼喚農田,詢問情況如何。
詩意和賞析:
《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對雪的喜悅以及對農田的關懷。
首先,詩詞開頭提到春天和秋天沒有麥子的情況,這可以理解為農民們面臨的困境,因為沒有收成的農作物,他們無法維持生計。作者以此開篇,展示了對農民狀況的關注。
接著,詩中雪的降臨被描繪為救贖焦槁農田的希望。雪的到來為農民帶來了盼望,因為它可以潤澤農田,為下一季的農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作者表達了對雪的喜悅和對農田的期待。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借雪來表達對農民待遇的關切。他呼吁平等對待,不論親疏。這可以理解為作者對社會公平和農民權益的呼吁。他認為只有給予農民應有的尊重和關懷,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整首詩詞通過雪這一自然元素的描繪,傳遞了作者對農田的關懷和對社會公平的呼喚。它既展示了蘇轍對農民境遇的關注,又表達了對農民的慰藉和期望。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具有社會意義,呼吁人們關注農民的生活和待遇。
“春秋無麥自當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xuě chéng xiān yú zi jùn sān shǒu
喜雪呈鮮于子駿三首
chūn qiū wú mài zì dāng shū, kuàng fù qiū tián shuǐ lǎo yú.
春秋無麥自當書,況復秋田水潦余。
yī xuě duān lái jiù jiāo gǎo, qiān xiāng qǐ yǔ děng qīn shū.
一雪端來救焦槁,千箱乞與等親疏。
xiāo cán wēn lì céng fēi yào, shí biàn chén gēn bù yòng chú.
消殘瘟癘曾非藥,蝕遍陳根不用鉏。
yóu kǒng yuǎn cūn zhān wèi zú, shì hū nóng pǔ wèn hé rú.
猶恐遠村沾未足,試呼農圃問何如。
“春秋無麥自當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