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連天東近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波浪連天東近海”全詩
窗轉山光時隱見,船知水力故軒昂。
白魚受釣收寒玉,紅稻堆場列遠岡。
波浪連天東近海,乘桴直恐漸茫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淮此日見滄浪,
始覺南來道路長。
窗轉山光時隱見,
船知水力故軒昂。
白魚受釣收寒玉,
紅稻堆場列遠岡。
波浪連天東近海,
乘桴直恐漸茫茫。
中文譯文:
這一天在清淮見到了滄浪,
才感覺到南方的道路漫長。
山光時隱時現在窗前轉動,
船只知道水力故意昂揚。
白色的魚兒被釣上,像寒冷的玉一樣收入,
紅色的稻谷堆在遠處的岡上。
波浪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東方的海,
乘坐小船去往東方,真怕逐漸迷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初次從潁口(位于今江蘇揚州)出發,沿著淮河南下的旅程。詩人在清淮一帶見到了滄浪,意味著他到達了淮河入海口的地方,也意味著他的旅程變得更加漫長。
詩中通過窗戶轉動山光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船上時,山景時隱時現的變化。船只在水上行駛,感知到水的力量,所以顯得自豪而高傲。
接下來,詩人用白魚受釣收寒玉的比喻,描繪了冬天的景象。紅稻堆場列遠岡,則展示了農田的景色,這些景象都出現在遠處的岡上,與詩人所處的位置相對應。
最后兩句描述了波浪連天,延伸到東方的海洋。詩人坐在小船上,擔心自己乘坐的小船會逐漸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整首詩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傳達了詩人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從滄浪的出現,到山光窗轉的變化,再到船只和水力的對比,詩人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旅程的認知和感受。最后兩句則暗示了詩人在未知的旅途中的憂慮和茫然感。整首詩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思和遐想。
“波浪連天東近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chū chū yǐng kǒu jiàn huái shān
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
qīng huái cǐ rì jiàn cāng láng, shǐ jué nán lái dào lù cháng.
清淮此日見滄浪,始覺南來道路長。
chuāng zhuǎn shān guāng shí yǐn jiàn, chuán zhī shuǐ lì gù xuān áng.
窗轉山光時隱見,船知水力故軒昂。
bái yú shòu diào shōu hán yù, hóng dào duī chǎng liè yuǎn gāng.
白魚受釣收寒玉,紅稻堆場列遠岡。
bō làng lián tiān dōng jìn hǎi, chéng fú zhí kǒng jiàn máng máng.
波浪連天東近海,乘桴直恐漸茫茫。
“波浪連天東近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