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未已誰知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憂心未已誰知恤”全詩
人間已厭三秋旱,澗底猶慳一掬泉。
廟令酒肴時醉飽,田家糠秕久安便。
憂心未已誰知恤,更把爐香試一燃。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祈雨》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祈雨》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世故紛紛誰復閑,
蛟龍不雨獨安眠。
人間已厭三秋旱,
澗底猶慳一掬泉。
廟令酒肴時醉飽,
田家糠秕久安便。
憂心未已誰知恤,
更把爐香試一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對干旱天氣的苦惱和對雨水的期盼之情。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疲乏和對寧靜安逸生活的向往。他覺得世事紛紛擾擾,沒有人能夠真正安閑下來,而蛟龍作為天龍之一,卻可以安然入眠,不必為此煩惱。詩人認為人間已經厭倦了連續三個秋季的干旱,而只有澗底的一小滴泉水還在吝嗇地流動。廟宇里的官員們可以暢飲美酒,享受豐盛的飲食,而農家卻只能吃著簡單的粗糧,過著艱苦的生活。詩人的憂慮和焦慮并未得到寬慰,他決定再次點燃香爐,試圖祈求雨水的降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干旱和雨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現狀的不滿和思考。詩中的對比和對比之間的銜接非常巧妙,通過描寫蛟龍和人類的不同遭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和渴望。詩人通過對廟宇和田家生活的對比,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階層的差距。最后,他決心再次點燃香爐,試圖通過祈禱來改變現狀。整首詩意味深長,既抒發了個人的情感,又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具有一定的時代價值和思想深度。
“憂心未已誰知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qí yǔ
次韻子瞻祈雨
shì gù fēn fēn shuí fù xián, jiāo lóng bù yǔ dú ān mián.
世故紛紛誰復閑,蛟龍不雨獨安眠。
rén jiān yǐ yàn sān qiū hàn, jiàn dǐ yóu qiān yī jū quán.
人間已厭三秋旱,澗底猶慳一掬泉。
miào lìng jiǔ yáo shí zuì bǎo, tián jiā kāng bǐ jiǔ ān biàn.
廟令酒肴時醉飽,田家糠秕久安便。
yōu xīn wèi yǐ shéi zhī xù, gèng bǎ lú xiāng shì yī rán.
憂心未已誰知恤,更把爐香試一燃。
“憂心未已誰知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